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5部分

,就算老了,也都要講究個落葉歸根,死了,還要葬在家族的墓地裡面。

只不過隋末以來的戰亂,讓無數老爹這樣的人妻離子散、背井離鄉。老爹這樣還是混的好的,如今也算是功成名就,等有空了還是能夠再回去的。甚至雖然現在李超父子倆沒回去過,但早兩年前就安排了管家,去那邊維護張家祖上的墓地,還在那邊置了幾個莊子在墓地邊上,莊上也安排安排了人負責看護,莊子上的收益,基本上就是用於維護那邊的墓地了。

大年三十,陽光明媚。

看著漢江邊上這些圍滿了祭祀先祖的人,讓人不由唏噓。

“走吧,回家!”

老爹嘆聲氣。

遠處的管家和家丁們牽著馬過來,一邊還有許多百姓圍在邊上。

李超知道,這些人就是普通的百姓了,他們倒大多數都是本地百姓,不用來江邊遙祭祖先的。他們今天來,其實是衝著大家的祭品來的。

雖然朝廷過年發了一筆過年糧,但如今這年頭,個個面有菜色。

而今天,許多人來這裡祭祖,都備了不少的祭品的,祭祀完,這些東西當然也不會帶走,一般就會散給旁邊的百姓,因此來這裡,其實是來分點祭品的。

“拿去給大家分了吧!”老爹把祭品藍子遞給家丁。

李超也對後面的家丁道,“把我們車上的年糕、粘豆包、豆屑米果還有餃子、湯圓這些,都拿來發給大家,每人發一份。”

李超來前,就知道了會有這種情況,因此他早有備而來,特意拉了好幾車的這些吃食過來的,就是為了發給來的百姓的。

管事和家丁過去招唿那些圍過來的百姓排隊,大聲告訴他們排隊,一人一份。每一份,都還算比較豐富,會有年糕等好幾樣,加起來估計得有兩斤。

大家興奮的排隊,領到的一看居然如此豐富,都向著李超爺倆跪下磕頭。兩斤的食物而已,但對這些百姓們來說,卻是無比的珍貴。

騎上馬,李超和老爹嘆聲氣往回走。

這樣的感激他們並不想有。

“貞觀元年,流年不利啊,明年大家能挺過去嗎?”老爹問。

“肯定能的,其實明年的災情雖然可能比今年還重,但最關鍵的反而是今年。今年冬天沒餓死多少人,那明年就更餓不死人了。朝廷這麼多舉措,災區的救治措施很到位。如今災區的人已經很少了,青壯又大都集中起來以工代賑,局面不會亂。救濟起來,也會更加容易的。”

“這就好,這就好啊。說來,也真是萬分難得,這麼大的災,餓死的人卻非常少。若是以往,百里無雞鳴,千里無人煙,都是很常見的事情。”

李超點了下頭,這次的事情也算是給了大唐君臣們一個教訓,雖然大唐擊敗了一路路反王,統一了天下,但在老天爺的天災面前,卻顯得很無力。

這次災荒,也徹底的讓君臣們看清楚了大唐的底細。

空虛無比的家底,如果朝廷儲存多些,那麼這樣的災荒,就不會讓朝廷這麼的措手不及。同時,也是這次的災情之重,讓朝廷意識到了遷都的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如今宰相們已經在商議,加緊營建新都,同時待災後,要在天下各道,尤其是長江黃河淮河以及大運河沿線,建立大型轉運糧倉、儲存糧倉,而且地方上也要把義倉和社倉規範化,正式化,讓倉中有糧,同時還要做到一旦地方再有災情,這些重要交通線上的糧倉,就能立即轉運糧食,開倉放糧。

在這個時代,很多時候一些地方性小面積災害,也一樣會造成極大的危害性,關鍵就在於糧食調配不力,加上一有災,糧商富戶們就囤糧,反而加劇糧荒饑荒。

現在宰相們就在商議,要出臺一道法規,規定在遇災荒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