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9部分

降城應當已經建起來了。

“安排下,準備啟程回朝。”

襄陽。

臨近年末,襄陽又熱鬧起來。

鄧州的漢京還沒有營建完成,唐突雖然締結了和約,但皇帝並沒有返回長安的打算,因此襄陽這個行在,今年比去年更加的熱鬧。

大批地方官雲集襄陽朝集。

每日裡,各部寺衙門,都門庭若市。尤其是吏部和兵部、戶部幾大衙門,要對朝集使們進行政績考核,還要對地方財務進行審批等。

襄陽城裡的有一條街上,全是各道、州的進奏院。各道州在京的朝集使在京期間住宿之地,皆稱為邸,也稱為進奏院。平時設有進奏官,負責聯絡朝廷和本州縣地方事務。在朝集使入京期間,則是他們住宿之地。

這條街到了此時,最是熱鬧。

今年比往年還要熱鬧,前來朝集的這些地方朝集使,不僅僅是來朝集的地方官員,他們還多是大唐的開國功臣,是勳戚貴族。在朝廷已經詔告要推行分封領地酬謝功臣的詔令下,這些人個個都興奮異常。

分封功臣,賞賜領地,他們正是那批最有資格的人。

誰都想知道自己能不能實封領地,能封多少裡地,會分封到哪裡。

這段時間,關於分封的各種小道訊息亂傳,每一個訊息出來,都能引來大家的熱議。

朝集使們每日裡到各衙報道,然後就是相互之間拜訪交流,大家一起談笑風聲,喜慶之情溢於言表。

在這個冰天雪地的寒冬裡,卻是另一道美妙風景。

李超的趙國公府,每日門前車水馬龍,賓客盈門,前面正廳根本就無立足之地,連正廳前的走廊裡,都全擺滿了案席,甚至前面的庭院裡,也都搭起了草棚,下面擺起了桌席。

客人們不是勳貴就是官員,他們摩肩接踵,擠擠挨挨的相互寒喧,一面說著瑞雪兆豐年,災情終於過去,戰事終於結束等場面話,時不時的又都帶著興奮之色說著分封之事。

到現在為止,朝廷已經宣詔要分封功臣領地。

但實打實已經拿到領地的卻只有相國李超,其它的宰相們大將軍們都不曾拿到封地,連皇帝的兄弟、兒子們,都一樣還沒有拿到封地。

而李相不但早就有三百里封地,最近還又剛剛加了二百里封地。

大家來趙國公府拜訪,都明知李超不在家,但卻依然前來,就是想要打探打探,看能不能知道些分封的細節訊息。

“李相一人就封了五百里,讓人羨慕啊。”有人端著茶杯道。

“李相之功,可非你我能比的啊。”

後院。

李管家走進廳裡向老爹稟報,老爹正靠在炕上,逗弄著年幼的兒子,聽完管家稟報,他那只有一隻獨眼的臉上依然平靜,“管家,你出面招待下他們,從明日起,閉門謝客。”

管家點頭。

“知道了,老令公。”

令公是一個尊稱,北魏高宗拜高允為中書令,不唿其名,稱為令公。李超是當朝宰相,官拜檢校中書令,時人稱為相國、相公,也稱李超為令公,因此稱唿李超父親一般為老將軍、郡公,上洛公,或者尊稱一聲老令公。

不過老爹依然低調,外面賓客盈門,滿廳勳貴,但他卻並沒有出去見一見的意思。不是他高傲,而是他不想給兒子李超弄的太高調。

魚梁洲。

紫薇宮中,皇帝的御書房裡,關於分封的事情,皇帝和宰相以及幾個侍郎尚書等重臣,依然還在商議之中。

對於分封之事,雖然基調已經定下,皇帝拍板決定實施李超的分封建議,但如何個封法,其中涉及的方方面面,卻是不敢有半點疏忽大意。

之前已經決定,諸侯們有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