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還能用軌道行駛馬車,真是厲害。”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外面的三月,已經是百花爭豔了,但在秦嶺山裡,春天似乎才遲遲來到。
李家的隊伍在這裡露營,孩子們無比高興,自己忙著野營野炊呢,崔鶯鶯她們則在護衛的護衛下,踏青賞花,欣賞著難得的春光景色。
李超爺倆漫步路邊。
老爹對軌道馬車很驚歎。
李超眼裡卻是平常,軌道馬車本來就是由他帶來的,最初是在李家的礦場使用,鋪設軌道,用於拉礦石。用上軌道之後,馬拉車廂效率大大提升,可以拉動原來幾倍的車廂。
幾匹挽馬一起,就能拉起一長串的車廂。
後來欽州港、旅順港、琉求港等李家的海港,也紛紛在港口碼頭鋪設了軌道,用於運輸貨物。在後來,甚至從港口碼頭到城裡的這段路上,也開始鋪設軌道。
雖然距離不長,但因為港口碼頭的運輸量大,因此這不起眼的軌道,卻是相當有用。短短几年時間,如今軌道已經風行天下。許多礦山、碼頭都開始裝上了軌道。
丹灞道秦嶺山口這段十里長的軌道,其實也已經算不得新鮮了。
不過這裡的運輸量卻是巨大,畢竟丹灞道現在是關中與關外運輸量最大的一條線路。
“就這十里路,鋪設了對開的兩條軌道,每隔一里還設有一段岔線,保證萬一馬車故障損壞,還能及時讓出路來。”李超給老爹介紹著,“這麼十里路,朝廷在這裡常駐了兩個軍府,有兩千府兵,並一直保持著至少五百人在值,就為了保護這路軌道的安全,以及維持秩序。”
“朝廷還準備再鋪設兩條軌道,以保證這裡的交通運輸。”
老爹找了塊路邊的石頭坐下,看著軌道上那一輛輛幾乎跟排隊一樣通行的馬車,還是覺得難以想象。
“這一天得來來往往通行多少車馬?”
“反正非常多。”
軌道最重要的還是載貨運輸,人馬通行中間還另有便道。軌道提升的還是運載量,普通的馬車,裝不了多少貨物,但軌道可大大提升。四馬匹甚至八匹馬做為動力,能夠拉動一長串的車廂。
尤其是在這裡是丹灞兩條運河的陸路中轉,最需要的就是速度,不能堵塞。
兩邊的路口河邊碼頭,有標準的軌道車廂,從船上卸下來的貨物,一車車的裝好,然後就可以按順序發車運輸,透過軌道運到另一邊的路口碼頭,再裝運上船,然後運往長安。
若沒有這些軌道,丹灞道根本轉運不過來,這段陸路,就會狠狠的堵塞丹灞道。
這條路是日夜不停的。
路邊排列著許多燈柱,一到晚上,就會掛上燈籠,讓夜晚也不停歇。
甚至因為這繁忙的交通運輸,現在這條十里長的路兩端碼頭,都成了一座十分興旺熱鬧的商業集鎮。
十里路邊,也出現許多商鋪客棧等。
最多的還是一家家的修車行。
馬車壞了,直接推進岔線,讓出軌道,然後立即有修車行過來修車,方便快捷。
中午。
爺倆散步回來,飯已經做好了。
今天吃的是李兄弟幾個做的飯,在野地裡挖的行軍灶,架上行軍鍋,有捕到的鳥,也有釣到的魚,還有獵到的兔子,以及採摘的野菜蘑菇等,飯是用竹筒燒的竹筒飯。
雖然看起來不是那麼好看,但這些菜卻很有野炊的感覺。
李超不嫌棄,還挺喜歡。
崔鶯鶯她們倒也只是象徵性的吃了點,李家的隊伍很大。這一行護衛有八百,反正是不愁安全的。李他們兄弟,都還各自有一支自己的伴當隊伍,全是些年輕的少年。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