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城還在修建,這裡有大量的修城工匠民夫,又有許多駐軍,兼之往來的商人們,使得如今的欽州人來人往。
人多,自然就有商機。
這條沿江商業街遍佈著許多客棧、酒樓、飯店、茶館,甚至還有青樓、賭坊。每天早上,在街的南邊,會有如長龍的小吃攤,基本上都是賣早點的。
各種各樣的早點、小吃,琳琅滿目,讓人應接不暇。一靠近,就能聞到滿街飄蕩的香味。
來這裡吃早餐的人很多,住在這附近的商人們,還有開店的店東掌櫃們,也有駐軍的家眷,休假的軍官士兵,甚至也有一些打著赤腳,穿著土布的俚人。
在這裡經營早點攤的,也多是一些在這裡修城的工匠的妻子,或者是駐軍的家眷等。早餐最多的還是賣米粉,然後也有包子饅頭花捲燒麥饃饃麵條。
反正南北風味,關內關東,各地的都有。
每個攤子前,都擺著些簡單的桌凳,有的還會搭個簡單的棚子。等到上午,這片地方的早點攤收了後,又成了賣菜的菜場,各種蔬菜魚肉在這擺攤。等到傍晚,這裡又成了賣吃食的。
甚至要一直營業到天黑後很久,形成了一條夜市美食街。
子城每天天黑會關閉城門,天亮才開。但對於東西兩城,卻是不禁夜行的。
兩城各條路上會有崗亭,裡面有士兵站崗。也會有巡邏隊巡夜,只要不打架鬥毆鬧事,就能享受這裡獨特的夜生活。
“吃什麼?”
承乾站在那裡,看著滿街的熱鬧和叫賣,有些茫然。
他還沒在這麼熱鬧的地方吃過早點呢。
“去那邊店裡吃嗎?”這些早點攤旁邊點,那些酒樓飯店裡有的也賣早餐,環境較好,沒那麼吵鬧,不過賣的東西較貴。
“還是在外面吃吧,比較熱鬧。”承乾笑道。
“想吃哪裡口味的?關中的還是漢京的,又或這裡欽州本地的?”
“本地的吧。”
“海鮮粥和螺絲粉都不錯,也有牛巴粉,雲吞也挺有特色。”
兩人找了個賣米粉的攤子,在一張空桌坐下。
攤主看到李超,還有他身後的那幾名侍衛,也並沒有什麼驚訝。人人都知道,越王比較喜歡來這邊吃早點,有時也來這裡吃宵夜,人很好,每次吃完不但會付錢,甚至還額外的要打賞一點。
“今天吃點什麼?”那是一個婦人,約摸三四十歲,繫著圍布裙,頭上扎著布巾,很樸素。她的官話說的一般,夾雜著嶺南的一些方言味道。
“店家,來兩碗螺絲粉,加兩塊牛巴,嗯,再來兩疊泡菜。”
婦人帶著笑容應下,手腳麻利的去燙粉。,一個大約**歲的姑娘,麻利的將兩個黑色的大陶碗擺好,婦人粉燙好,裝入陶碗。小姑娘默契的拿起勺子從一個大桶裡舀了一勺子湯,加到碗裡。
婦人又從另一個盆裡往碗裡各夾了兩片牛巴。
“米粉來了,慢用。”
婦人把粉端上來,很大的陶碗,裡面粉也很多,量很足。白色的米粉浸在底湯裡,上面蓋著兩塊牛肉乾。還撒了些蔥花,十分好看。
“這麼大碗。”承乾看著這個跟個小盆似的陶碗道。
“來這吃東西的多是些大肚漢,軍漢、工匠民夫,這麼一碗,他們還不夠吃呢。不過別看這份量足,但卻很便宜。一碗才六個銅板。”
“加了牛肉才六個銅板一碗?”承乾驚訝。
“對,加了兩片牛肉乾,還附送一碟泡菜呢。”
廣西的牛肉並不貴,這地方產水牛。不管是俚獠人還是早先遷來的漢民,都有養牛習慣。這裡牛多,只不過耕具和技術比較落後,但這地方天時條件較好,哪怕廣西山多地少,但也比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