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死諫武死戰,古之忠臣義士之遺風,而今大楚朝堂之上,卻是一片混亂,猶如喧囂的菜市場。文武群臣,不論職位高低,大多都在以死諫為名,行爭論之實。更有甚者,一些表演慾強烈之人,竟欲效仿先賢撞柱明志,被旁人死命拉著,仍一邊高聲呼喊,一邊指責齊太后意圖亂政,言辭激烈,情緒激昂。
國公府一系的人邊拉邊低聲嘀咕些似是而非、含沙射影的話,企圖挑起更大的怒火與紛爭。其實,能做到四品以上的官員,哪個不是精明強幹之人,豈會真的愚不可及?他們不過是藉著這股風潮,你借我的威勢,我借你的力量,大家合夥來鬧這一場,目的就是要讓那個高高坐在金鑾殿上的齊太后明白——你一個婦人能坐上這龍椅,是我們這些大臣不屑與你爭鬥,給你這個機會罷了。但你要想坐穩這江山,就得看看我們答不答應,同不同意了。
朝堂上的群臣,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盤算。齊太后緊緊抱著才一歲多的孫子,眼神中透露出憤怒與迷茫。小皇帝起初還如同看戲一般,饒有興致地看著大家表演,可是後來,隨著爭吵的聲音越來越大,皇祖母抱著自己的手臂也越來越用力,勒得他生疼,而她卻渾然不自知。小皇帝終於忍受不住,突然大哭了起來,聲音清脆而響亮。
這一哭,彷彿一道驚雷,頓時讓整個朝堂都安靜了下來,彷彿被按下了暫停鍵,所有的爭吵、所有的紛爭都在這一刻凝固。
人的情緒如果輕易地被怒氣所左右,那麼在這種衝動且不夠理智的狀態下做出的任何決定,往往都會令人在冷靜下來後深感懊悔。
齊太后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了一招昏招,竟在這緊要關頭,下旨要將直言進諫的陳閣老一府流放南疆。陳閣老算是三朝老臣,更是太子太傅,大楚朝堂上的股肱之臣,齊太后能坐穩朝堂這長時間,是因老有陳閣老,現在陳閣老為國公府說話也是為了這大楚的穩定,可是齊太后現在看不到陳閣老的深意,只看到了陳閣老忤逆她這個大楚的當家人。
此刻,他跪在殿中央,滿頭白髮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眼神中滿是堅毅與不屈。
“太后此舉,無異於自毀長城!”國公府一系的人趁機煽風點火,低聲議論著,試圖將這場風波推向更高潮。而其他文武群臣,也紛紛投來驚異與不滿的目光,有的甚至開始低聲咒罵,指責齊太后為了武氏江山改姓齊氏,置國家社稷於不顧。
小皇帝在皇祖母的懷中,雖然不懂大人們之間的權謀與鬥爭,但也能感受到氣氛的緊張與壓抑。他停止了哭泣,只是瞪大眼睛,茫然地看著這一切。
齊太后顯然也意識到了自己這一決策可能帶來的後果,但她卻似乎已騎虎難下,只能硬著頭皮堅持下去。她緊抿著雙唇,眼神中透露出決絕,彷彿在告訴所有人,她這是在維護皇家的尊嚴與權威,不容任何人置疑。
然而,這昏招一出,卻如同在平靜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顆巨石,激起了層層波瀾。朝堂上的局勢瞬間變得更加複雜與微妙,群臣之間的鬥爭也愈發激烈。一些人開始暗中串聯,準備聯手對抗齊太后的決策,而另一些人則開始尋找退路,試圖在這場風暴中保全自己。
整個朝堂,彷彿被一層無形的陰霾所籠罩,讓人壓抑得喘不過氣來。而齊太后,卻只能孤注一擲,用自己的方式來維護那搖搖欲墜的皇權。
蘇國公爺雖然身未在朝堂之上,但朝堂之上風雲變幻的每一絲動靜,都如同插上了翅膀般迅速傳回了國公府。國公爺聽聞這些訊息後,臉上並未露出一絲喜色。他內心深處其實並不願意事態發展到如此地步,這一步看似是國公府在這場權力博弈中佔了上風,然而實際上,無論是國公府還是齊太后,雙方都未能真正勝出,不過是兩敗俱傷的局面。
若新皇一旦繼位,勢必會因這前朝舊怨對國公府心存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