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0章 保持初心

訪,和平民百姓聊收成聊兒女,這意思就是越是厲害的人越沒有架子,你看謝家老大回來那下巴抬的高高的,士農工商,他個商人比我們農民地位還低,不就前頭媳婦有錢,他佔了前頭媳婦的光還對人家前頭媳婦不好,你拿他和雲姑娘身邊的人比比,是不是他都比不過人家身邊的丫鬟和護衛,這叫……叫蘊……蘊底,對人家是那有蘊底的人家,人家的底子在那裡呢!”

“當家的,我覺得你也越來越有蘊底了,這幾句話可說到我心裡了,謝老大他下巴抬的再高你說不出你這話來,哎,我孃家沒錢,要是有你可比謝老大強。”

“那是,他謝老大拿什麼和我比,他都比不過我,他拍馬都趕不上人家雲姑娘丟了的一根頭髮,我覺得雲姑娘的氣勢也不差那縣令老爺。”

碧雲拜她靈敏的聽力,把趙山夫妻倆的對話聽了一個全,越聽越想樂,這趙山夫妻倆也算能人,就是少了教育。

在現代看影片,好多普通人唱歌不比專業人員,可是因為家裡的條件限制沒有能發展專長。在大楚比現代更是差了百萬倍,統治階級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更是不想百姓受教育,愚民好糊弄,只要在一塊石頭上寫上誰誰是皇帝然後再埋到土裡挖出來就成了,就有無數人追隨在身前身後。

如果是一個受過教育的人聽到這話只會說句,糊弄人。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受教育程度則決定了一個人的社會認知、思維方式以及其在社會結構中的位置與影響力。在知識爆炸的時代,教育不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智慧的啟迪,它塑造著個體的世界觀、價值觀,以及面對複雜多變世界時的應對能力。

受教育程度越高,個體往往能更深入地理解社會發展的規律,更敏銳地洞察到生產關係與生產力之間的動態平衡與調整需求。他們不僅能夠更好地適應現有的生產關係,更能在生產力發展出現新趨勢時,成為推動生產關係變革的重要力量。這種變革可能是技術革新帶來的生產方式轉變,也可能是社會需求變化引發的經濟結構調整,而受教育程度較高的人群往往能更早地預見並引領這些變化。

同時,教育還賦予了人們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這是推動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動力。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不拘泥於陳規陋習,敢於挑戰既有框架,提出新的見解和解決方案。這種創新精神在生產關係的最佳化升級中尤為關鍵,它能夠激發新的生產力增長點,促進資源的更最佳化配置,從而推動社會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這些知道在現代普通大眾都懂的道理,可是在大楚可能當朝閣老,當今皇帝都不一定懂,或者說不願意懂。他們怕普通大眾開智後造他們的反,砸他們的飯碗,不再受他們的欺壓。

可是她沒有這方面的顧慮,她隻影響很小的範圍,讓這個村莊的人受好的教育明事理,是不是幾百年後這片土地上的人會生活的富裕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