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一行坐渡船過了黃河,就到了叫風陵渡的小鎮。
春桃挑起窗簾一角往外看,這個小鎮看著不錯,道路兩邊各種各樣的商鋪,人來人往很是繁華,放心的放下簾子對碧雲道:“姑娘這個小鎮很是繁華。”
“那是,這是風陵古渡,傳說起步都是神級的。”
在現代的時候她曾經來過兩次風陵渡,第一次是跟著奶奶去看老姐妹,那個時候風陵渡還沒有建好黃河大橋,過河還需要坐渡船,第一次見到黃河,只覺得好寬好寬都看不到邊,心裡就想著黃河都這樣寬,大海又是什麼樣的呢?看了黃河又想著大海,小小少女對世界滿滿都是好奇。
隨著年齡的增長,好奇的東西就更多了。
函谷關,那個普普通通的地方,古聖先賢是怎麼從那裡飛昇的。
第二次遊風陵渡是自駕,專門到函谷關看了看,然後風陵渡潼關一直到陝西西安、華陰華山,返回時又到了條山感受了下條山的風。
快到風陵渡時,同遊的好朋開始大講特講金庸筆下的風陵渡,充滿俠骨柔情的渡口,在這裡,16歲的郭襄遇到了楊過,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斷腸崖前憶故人。
再到風陵渡時,黃河大橋已建好,黃河水也少了好多,河道里種著玉米,那個時候的黃河好象從二百多斤的大胖子瘦身成了骨感美女,沒有了氣勢。渡口看不到幾個人很是蕭條,佈滿淺淺深深痕跡的石板路,石板路兩旁古樸莊重的建築,在夕陽下,給人一種滄桑卻又厚重感。
記得當時好友問她,“如果郭襄穿越過來看到此時的風陵渡是不是會後悔當時的執著。”
她是怎麼回答好友的,好象忘記了。
春桃看著又在走神的姑娘,“姑娘,您給奴婢講講風陵古渡的神級傳說唄。”
回過神了看了一眼春桃希冀的眼神,不由莞爾,她小時候也喜歡聽人給她講古。
“風陵渡的傳說呀,一說是紀念做出指南車的風后,當時黃帝與蚩尤大戰,蚩尤做起大霧,黃帝部落在大霧中難辨方向,陷入困境,風后在關鍵時刻做成了指南車,幫助大軍戰勝蚩尤。風后在作戰中被殺,被埋葬此地,風后陵。還有一種說法風陵是女媧的陵墓,因女媧為風姓,故此得名風陵。”
“姑娘,原來這裡是陵墓呀?早知道奴婢就不讓姑娘講了。”春桃摸了摸胳膊上的雞皮疙瘩,有些後悔讓姑娘講了。
“還有一個傳說,一個小姑娘在這裡遇到一個獨臂大俠,結果一見大俠誤終身,只恨我生君已老,斷腸崖前憶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