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為便捷。”房玄齡緩聲建議道,語氣中透著幾分沉穩與考量。
此番舉措,實則賦予北境都護府更多之權柄。彼府本已手握軍政大權,今若再攬西域諸事於一身,則其權勢必將更甚。
自北境都護府興辦煤礦產業以來,各大世家便蠢蠢欲動,欲圖染指此地豐厚利益。
然而,尉遲恭與馬週二人猶如銅牆鐵壁,堅守門戶,令那些世家即便心懷鬼胎,亦難尋半點破綻。
如此一來,世家之計謀終歸難以得逞。
若再不覓得良機介入北境都護府之事,恐世家將錯失良辰美景,日後即便竭力圖謀,也難再有可趁之機。
故而,諸位家主心中焦慮,日夜籌謀,冀望能一舉突破尉遲恭與馬周所設之屏障,以圖長久之利。
“陛下,北境都護府新政初行,人手頗為緊缺,何不遣朝廷精幹官員前往,以充盈其缺,亦可使尉遲大都護得以抽身,專司西域邊防之重務。”王珪言罷,目光微垂,似有所思。
朝堂之上,諸位世家官員聞言皆點頭稱是,紛紛出列附議:“王大人所言極是,北境新政亟需賢能之士,朝廷當速遣良吏,以固邊疆安寧。”
房玄齡與杜如晦等人目光交匯,心領神會,已然洞悉了世家暗中的籌謀。
他們深知,若任由世家之計得逞,必將危及朝政穩定,遂暗下決心,定要尋得妥善之策,以阻此等不利之舉。
“陛下,何不待科舉塵埃落定,從中挑選賢良之士,委以重任,前往北境都護府?”李靖罕見地出班啟奏,其言懇切,意在長遠。
從科舉之中遴選英才赴北境都護府,其間運作餘地頗廣,亦可令寒門子弟得以嶄露頭角,展其抱負。
如此一來,既可充實邊疆治理之能,又可彰顯朝廷廣納賢才之美意。
“嗯,李愛卿此議甚佳,深合朕意。先遣北境都護府與高昌國及西突厥周旋,待科舉事畢,再行出師以壯聲威。”李世民聽罷李靖之言,沉吟片刻,緩緩道來,眼中閃爍著決斷之光。
那世家官員心中雖有憾意,卻也暗自思量:科舉之中,世家子弟眾多,屆時定有數人脫穎而出,位登朝堂。
此事雖急不得,然則北境都護府遲早會成為我世家之財源,須耐心籌謀,徐徐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