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就大為不妙了。
想那程咬金,深知其中利害,行事謹慎,唯恐稍有差池,累及他人,壞了情誼,如此結局,實非其所願。
況且程咬金對李承乾配合至極,只要李承乾非胡亂指揮軍隊,程咬金可謂是指何處便攻向何處。
此般情形,亦令李承乾心中欣慰萬分,暗自慨嘆:還得是老師深知吾心吶。
李承乾每每念及程咬金之鼎力支援,便覺如沐春風,心湖盪漾,愈發堅定了治軍理政之決心。
夏州建設兵團之土改政策,正循序漸進、有條不紊地推行開來,當地貴族之抵抗力度亦已減小甚多。
倒非是他們不欲抵抗,實乃被程咬金殺得心生懼意。
即便有來自大唐之世家大族於其中從中調停斡旋,然終究不過是螳臂當車,所起之作用甚微。
程咬金之威猛殺伐,恰似雷霆萬鈞,令貴族們聞風喪膽,莫敢再輕舉妄動。
而世家大族之周旋,在這浩浩大勢面前,亦如蚍蜉撼樹,難以扭轉乾坤。
李承乾除卻於夏州建設兵團廣佈良策,大力推行土改之政外,更令程咬金不時前往與吐蕃國交界之邊境地域操練兵卒。
此一舉,直把那吐蕃驚得膽顫心驚,誤以為大唐對吐蕃心懷覬覦之意。
想那吐蕃,聞得大唐於邊境厲兵秣馬之聲,心內惶惶,揣測不安,唯恐大唐之兵鋒驟然而至,踏破其山川關隘。
至於在邊境練兵這一事宜,實則並非李承乾之主張,而是陸通修書告知於李承乾的。
其讓李承乾於高原之上操練兵士,乃是為防患未然之舉。
日後倘若吐蕃與大唐之間生起戰事,屆時大唐之士卒便可克除高原所致之氣急之症,不至在戰爭中處於劣勢之境。
陸通深謀遠慮,心憂家國,此計一出,盡顯其睿智之思,忠勇之志。
而李承乾得此良策,亦能未雨綢繆,籌謀佈局,以期保大唐之疆土,護百姓之安寧。
原本程咬金對於在吐蕃邊境練兵一事,並未覺有何意趣,畢竟那氣急這般事物,好似惡疾,怎會因久居便能夠適應呢。
然時光終會印證一切,李承乾對此倒也未多作解釋,其心中思忖,即便與程咬金闡釋這高原反應,程咬金恐亦難以明悟。
程咬金生性豪爽,慣於征戰沙場,對這等玄奧之理,怕是難以領會。
而李承乾深知其性,故而不多費唇舌,只待時日推移,成效自現,屆時自能令程咬金心悅誠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