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去,她就再也沒有回來。這一年,娟子年僅二十三歲。(ps:以上有關娟子的內容從網上節選,具體詳情大家可以搜尋一下。這是當年曾經感動過作者和無數華夏人的一件真實的事情。)
後來,粵省著名詞曲作者解誠強先生和他的兩位合作者陳磊、陳喆一起,根據娟子的故事創作了這首感人至深的歌曲,除了將救援白天鵝“黎明”的事蹟改成了丹ding鶴,其它絲毫未做改變。
這首歌曲的首唱便是交由朱浙芹擔任。
正是憑藉著對於這首歌曲聲情並茂的演唱,朱浙芹在1990年《第四屆華夏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上榮獲專業組通俗唱法二等獎,從此開始在華夏歌壇嶄露頭角,並且一點一點走上了國際歌壇。雖然這首歌曲最終是由甘平這位女歌手唱紅的,其後也有很多女歌手翻唱過這首歌曲,比如林平、比如杭天琦、比如後世的譚靜等等,但是在葉梓心裡這首歌永遠只屬於朱浙芹一個人,沒有任何一位歌手的演繹能夠超越朱浙芹當年的版本。
現在正在舞臺上演唱的茹蘭也不行。
茹蘭對於這首歌曲研究得很深,琢磨得也很透,她抓住了一點這首歌曲的特質,那就是真實。所以她的演唱是自然而然的往下流淌,一點都不誇張,一點也沒有為了演唱高音而去故意渲染氣氛,或是做出一副深情感動的模樣來。茹蘭只是輕輕的簡簡單單的往下唱著,旋律走高她的聲音也跟著起來,旋律往下走她的聲音也隨之低沉徘徊。站在升降舞臺上的茹蘭幾乎沒有多少肢體上的動作,只是在演唱到高音部分時,用微微的皺眉或是仰頭或是伸手等等幅度很小的動作跟隨著歌聲的流淌自然而然的做出來。
實事求是的講,茹蘭的演唱很有味道,葉梓聽了也不免點頭稱讚。
但是為什麼說茹蘭的演唱也不行,那還真是有原因的,原因就在那些個高音上面。
作曲家在創作這首歌曲的時候,被娟子的故事深深打動,所以陳磊、陳喆這兩位作曲家譜寫的旋律本身就是飽含深情的,歌手一定要將這種旋律內本身就蘊含的情感演唱出來。
主歌部分敘述性的旋律起伏不大,茹蘭的演唱完全抓住了旋律的精髓,演唱得極其出色。她的演唱就是跟任何一位前後演唱過這首歌曲的明星們相比都毫不遜色,甚至比某些人的演繹更加貼合作曲家想要表達的那種感覺。在這一部分,葉梓對於茹蘭的演唱絲毫沒有意見,完全贊同完全支援並且完全享受她的演唱。
到了副歌的高音部分,作曲家的意圖是悲壯,是吶喊,是惋惜,是痛心的追憶。尤其是到了最後一段的全假聲超高音演唱,作曲家譜寫的這一段完全就是風中的聲聲嗚咽,包含著極其強烈的情感在這幾句旋律裡面。
但是遺憾的是,絕大部分的演唱者都沒有領會作曲家的這些創作意圖,而是將這一些高音部分唱成了炫技性的高音表演,這就跟作曲家的初衷完全是南轅北轍了啊!包括後來聲名大噪、將這首歌曲真正唱hong的甘平,包括後世唱功極其了得的譚靜,她們的演唱都無法真正與作曲家的企圖貼合起來。
只有朱浙芹的演唱是真正將作曲家想要表達的情感完美演繹了出來,聽她的歌聲唱到最後那就真的是聲聲嗚咽在隨風飄蕩,沒有一絲一毫炫技的味道在裡面。滿滿的情感拉著她的歌聲在慢慢的迴盪,縈繞在聽者的耳邊,讓人不知不覺中幾欲落淚。
這就是真正歌者的力量!
甘平也好、譚靜也罷,她們的演唱都做不到這一點。
茹蘭原本還是有機會的,從她前半段的演唱來看,她已經徹底吃透了這首歌,她的演唱也極其接近朱浙芹的路子。但是受限於她本身的演唱實力,降調之後的高音對她來說能夠演唱但還是有點吃力,所以最後一段的演唱中茹蘭已經無暇顧及歌聲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