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章 親善

陳宇在成功地拉攏了居春暉之後,便開始著手瞭解蘇州的官場背景。透過與居春暉的交流,他逐漸掌握了蘇州官場的基本情況。

原來,蘇州的知州名叫伍水良,已經在蘇州為官長達十年之久。就在去年,他剛剛晉升為知州。伍水良一上任,就展現出了果斷而堅決的作風,對整個蘇州官場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整頓。這使得他成為了蘇州官場的風向標,備受關注。而上一任知府正是因為被伍水良架空權力,無法從中獲取利益,最終選擇了辭官。據傳聞,這位前知府在離職時還獲得了一筆頗為豐厚的辭官費用。

此外,伍笙作為蘇州的州判,同時也是伍水良的遠親,負責協助知州處理日常事務。此前發生的蘇州外來人口失蹤案便是由伍笙負責主辦。在陳宇到來之前,伍笙在蘇州可以說是地位顯赫,僅次於知州。

蘇州下轄七個縣,包括吳縣、長洲縣、嘉興縣、崑山縣、常熟縣、海鹽縣和華亭縣。這些縣衙的知縣們以及蘇州的一些主簿們都是經驗豐富的官員,他們善於見風使舵。如今,由於知州伍水良掌控著局面,他們行事往往會根據知州的態度來決定。

陳宇對這種官風深惡痛絕,所以特意制定了一個官員考核制度。這個制度在原有政績和品行考核的基礎上,又增加了一項處理投訴的考核。誰處理的投訴多,完成得好,就可以列入考核專案。

但是,陳宇還是低估了蘇州官場的複雜性。當他的考核制度頒佈後,很多官員不但沒有積極處理百姓的投訴,反而將原來壓著的投訴繼續壓著不處理。現在,他們甚至想辦法找一些熟人或手下專門到公堂上投訴,而所有安撫民心的費用都由平江府來承擔。這樣一來,官員們更加貪汙受賄,民眾的聲音也受到了更大的壓制。陳宇一開始認為自己推出的政策非常出色,但在實施一週後,他發現蘇州的老百姓精神狀態比以前更差。

於是,他開始進行個別訪問,結果卻令人震驚:老百姓看到官員比以前更害怕,沒有人敢說真話。

陳宇這才意識到,對於這些人來說,制度和政策已經毫無作用。於是,他決定親自出馬,整治一下官場風氣。而他的第一步,便是要與州判伍笙接觸。然而,就在他準備登門拜訪伍笙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人物出現在了他的面前——曾詩詩。

曾詩詩的到來讓陳宇感到十分驚訝。他好奇地問道:“你怎麼突然來蘇州了?汴京的宇蒙雀館不需要你照看嗎?”

曾詩詩笑著回答道:“傻瓜,難道來看望你不好嗎?宇蒙雀館有陳開蒙自己照看著呢。我這次來,其實也是受了你汴京的那些家人和朋友所託,特意來向你問好的。”

聽到這裡,陳宇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意。他知道,雖然朋友們遠在汴京,但他們的關心卻從未遠離過自己。但同時,他也清楚地知道,曾詩詩此次前來,絕對不僅僅是為了打個招呼這麼簡單。

於是,他繼續追問道:“只是問候而已,寫信就可以了吧?何必大老遠跑過來一趟呢?”

曾詩詩笑了笑,說道:“書信哪能比得上真人上門來得親切呢?"

陳宇點了點頭,表示理解。他接著問道:“那你打算在這裡待幾天呢?”

曾詩詩想了想,說道:“嗯……看情況吧,如果這裡還不錯的話,我可能會先住一陣子,就當旅遊啦。而且你一個人在這裡,總會需要一個幫手的吧?”

陳宇無奈地搖了搖頭,說:“你能幫我什麼呢?算了,既然你已經來了,那就去我院子裡找一處客房住下吧。”

曾詩詩“嘻嘻”地笑了笑,然後拿起自己的行囊,朝著陳宇的院子走去。看著她離去的背影,陳宇也只能無奈地嘆了口氣。

等曾詩詩離開後,陳宇便整理了一下衣物,出門前往伍笙的住處。

通州府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