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讓他看到義士軍並非不可控。
他心裡對劉勇的做法有些矛盾的情緒,一方面覺得他破壞了軍法的程式,一方面又欣賞他的果敢。
“傳旨,”李啟轉身沉穩道,“宣劉勇即刻進宮,朕要親自問他!”福安領命退下。
劉勇在接到宣召後,邁著堅定的步伐向皇宮走去。
一路上,氣氛壓抑得如同暴風雨前的寧靜。
士兵們和宮人們看到他,眼神中都帶著複雜的情緒,有敬畏,有好奇,也有擔憂。
風在宮廷的迴廊間呼嘯而過,吹得燈籠搖晃不定,光影在地上閃爍不定,彷彿也在為即將到來的會面而不安。
片刻後,御書房門再次開啟,福安低聲說:“陛下,劉勇將軍已在殿外等候。”李啟放下奏摺,目光深邃:“宣他進來。”不一會兒,身材魁梧、身穿銀色盔甲的劉勇邁著矯健步伐走進來,單膝跪地,聲音洪亮:“末將劉勇,參見陛下!”那銀色盔甲在燭光的映照下閃爍著冰冷的光,他的頭盔上插著一根紅色的羽毛,隨著他的動作輕輕晃動,他身上的盔甲隨著動作發出輕微的金屬碰撞聲。
李啟看著他,正要開口,劉勇從衣袖掏出染血書信雙手呈上,眼神堅定坦然,那眼神中還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正氣。
李啟接過展開細看,是幾個士兵聯名狀告劉勇濫用職權、草菅人命。
李啟眉頭緊鎖盯著劉勇:“這,是怎麼回事?”劉勇抬起頭,眼神堅定坦然地迎上李啟目光,挺直胸膛大聲說:“陛下,末將處死計程車兵昨日在城中滋事,他們強搶民女時,那民女的哭聲悽慘無比,聲音尖銳得彷彿要刺破人的耳膜,家人在一旁苦苦哀求,那些士兵卻肆意毆打百姓,百姓的哀號聲和士兵的打罵聲交織在一起,惡行激起民怨,敗壞義士軍名聲!末將身為營將,必須整肅軍紀以正視聽!那些百姓,家中男丁被強徵,女子被欺凌,百姓們哭聲震天,民不聊生,末將實在不能坐視不管!”劉勇的表情嚴肅而堅定,每一個字都擲地有聲,他回想起當時的場景,心中滿是對那些惡士兵的憤怒和對百姓的同情。
李啟將信紙扔到桌上,語氣冰冷:“軍中之事自有軍法處置,你為何不經奏報,便擅自處死士兵?你可知此舉形同謀逆?”劉勇更加激昂地大聲說道:“陛下,末將一心只為義士軍聲譽,為朝廷安穩,若陛下認為末將此舉是謀逆,末將甘願受死,但求陛下莫要因末將一人,寒了義士軍眾將士的心!”御書房氣氛驟然緊張,空氣彷彿凝固,福安大氣不敢出,張肅在一旁靜觀,其他大臣們也都面面相覷,不敢言語。
此時,大臣們的眼神中都帶著緊張與好奇,他們在等待著李啟的反應,李啟的眼神則透著威嚴與思索。
那些大臣們心裡七上八下的,他們既擔心劉勇的莽撞行為會觸怒陛下,進而牽連到自己,又在暗自揣測陛下會如何處置這件事。
有些保守派大臣心中暗喜,覺得劉勇此舉正好給了他們打壓義士軍的藉口;而一些較為開明的大臣則在想,劉勇雖然違反了軍法,但他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陛下能從輕發落。
這時福安悄悄走到李啟身邊附耳低語幾句,李啟臉色微變,沉吟片刻對劉勇說:“劉將軍,你退下吧,朕自會處理此事。”劉勇叩首:“末將遵旨!”然後起身退出御書房。
他轉身離開時,步伐依舊穩健,沉重的腳步聲在寂靜的御書房內迴響,顯示出他雖面臨指控卻問心無愧。
劉勇走後,李啟來回踱步,眉頭緊鎖,臉上還帶著一絲憤怒和無奈。
他心裡在糾結,劉勇的做法確實違反了軍法,但他的出發點又是好的,他不知道該如何在維護軍法尊嚴和肯定劉勇的動機之間找到平衡。
福安剛剛告訴他,朝中大臣對劉勇做法有微詞,認為太激進有損朝廷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