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東吳大臣徐陵

徐陵,表字元大,乃是那風雲變幻、英雄輩出的三國時期東吳的一名官員。想當年,徐陵初入仕途時,不過只是區區一縣小吏,但正所謂是金子總會發光,他出眾的才能很快便引起了當時頗有名望的虞翻的注意。虞翻慧眼識珠,對徐陵大加提攜,使得徐陵得以嶄露頭角。此後,徐陵憑藉自身卓越的才幹,先後出任三個縣的縣長一職。在這幾個地方任職期間,他勵精圖治,一心為民謀福祉,將所管轄之地治理得井井有條,百姓安居樂業。因其斐然的政績,徐陵受到上級的賞識與嘉獎,進而得以升遷至零陵太守之職。

正當徐陵官運亨通,前途一片光明之時,命運卻跟他開了一個無情的玩笑。朝廷原本有意擢升他進入九卿之列,委以重任,然而天不遂人願,一場突如其來的惡疾降臨到徐陵身上,最終竟奪去了他寶貴的生命,令眾人扼腕嘆息。

再來說說徐陵的家族情況。他膝下育有一子,名曰徐平,表字伯先。這徐平自小便聰慧過人,聲名遠揚,就連虞翻都對他鐘愛有加,並時常對旁人誇讚不已。長大後的徐平步入官場,先是擔任了諸葛恪的從事,因其表現優異,後來又被諸葛恪看中,一路提拔,直至坐上了武昌左部督的高位。

後來,諸葛恪不幸遭奸人陷害身亡,其幼子諸葛建倉皇出逃。說來也巧,這諸葛建在逃跑途中恰好落入了徐平部下之手。按常理而言,徐平應當將諸葛建押送回京,交由朝廷處置。可出人意料的是,念及昔日舊情以及對諸葛恪的敬重,徐平竟然暗中派遣手下之人將諸葛建放走,使其逃脫一劫。

徐陵一生為官清廉,心繫百姓,在他的治理之下,所轄地區政通人和,經濟繁榮。他以自己傑出的治理能力和顯著的政績贏得了當地民眾的衷心愛戴與讚譽,從一介小小的縣吏一步步高昇,最終成為手握一方重權的太守。而且,連朝廷都對他如此器重,欲授予他九卿這樣的高官顯爵,足見其超凡的能力和高尚的品德已深入人心,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儘管徐陵英年早逝,但其留下的光輝事蹟和良好聲譽,依然在後世傳頌不衰。

虞翻,生於公元 164 年,卒於公元 233 年,表字仲翔,乃是會稽餘姚人士,也就是現今的浙江餘姚一帶。他生活在漢末三國那個風雲變幻的時代,以其淵博的學識和卓越的才能成為了當時赫赫有名的學者。

虞翻出身名門,其父乃日南太守虞歆。憑藉著家族的薰陶與自身的努力,他在學術領域嶄露頭角,並最終步入仕途,成為了三國時期吳國的一名重要學者兼官員。

說起虞翻的早年經歷,那也是頗具傳奇色彩。最初,他效力於會稽太守王朗帳下,擔任功曹一職。然而,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當孫策率領大軍氣勢洶洶地進攻會稽之時,虞翻恰好遭遇父親離世之痛,正處於守孝期間。但面對這突如其來的戰事,虞翻毅然決然地放下悲傷,身著喪服匆匆趕到太守府邸。

此時,王朗正雄心勃勃地計劃與孫策展開一場激戰。虞翻深知敵我雙方實力懸殊,貿然交戰恐會帶來災難性後果。於是,他毫不猶豫地脫下喪服,進入府內面見王朗,言辭懇切地勸諫道:“大人,孫策軍勢如破竹,銳不可當。我等若強行與之交鋒,無異於以卵擊石。不如暫且避開其鋒芒,從長計議。”可惜的是,王朗並未聽取虞翻這番金玉良言,執意要與孫策一決高下。經過一番激烈的鏖戰,王朗最終還是無法抵擋孫策強大的攻勢,慘遭失敗。無奈之下,他只得率領殘部倉皇出逃,一路奔至茫茫大海之上。而在此期間,忠心耿耿的虞翻始終不離不棄地追隨在王朗左右,並竭盡全力地保護著他的安全。

歷經千辛萬苦,兩人終於抵達了位於東部的侯官這個地方。然而,令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侯官縣的縣長竟然緊閉城門,堅決不肯讓王朗及其部下通行。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困境,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