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擴大灌溉面積:漕渠沿途經過的地區,有大量的農田可以得到灌溉。渠水的引入改善了當地的灌溉條件,使得原本可能因缺水而產量不高的土地變得肥沃,糧食產量大幅增加。據記載,漕渠開通後,“渠下民田萬餘頃又可得以溉田”,“益肥關中之地”,為關中地區的農業生產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促進了農業的發展,對於穩定西漢的糧食供應具有重要意義。
加強中央集權:充足的糧食供應和高效的漕運系統,使得長安能夠維持龐大的人口規模和官府機構的運轉,進一步鞏固了長安作為西漢都城的地位。同時,中央政府能夠更加有效地控制和調配各地的物資,加強了對地方的管理和統治,對於加強中央集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應對戰爭、災荒等突發事件時,中央政府可以透過漕運迅速調配物資,增強了國家的應對能力。
維護邊疆穩定:西漢時期,對匈奴的戰爭十分頻繁,加上對西域的經營,都需要大批糧食。漕渠的開通保證了邊疆地區的糧食供應,為軍隊的作戰提供了有力的支援,對於維護邊疆的穩定和國家的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促進文化交流:漕渠的開通加強了關中地區與中原地區、江淮地區的聯絡,人員和物資的流動更加頻繁,也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傳播。不同地區的文化、思想、藝術等透過漕運得以相互交流和融合,豐富了西漢的文化內涵,推動了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例如,關東地區的儒家文化、齊魯文化等得以更加深入地傳播到關中地區,對西漢的文化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