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天文學家徐嶽

撰寫出另一部重要作品——《八元術》。

公元 178 年,劉洪因其卓越的才能被擢升為上計掾,而後不久再次獲任郎中。此間,他有幸與當時名動天下的大儒蔡邕一同在東觀共事,並攜手合作,共同編撰了《漢書·律歷中》這部具有深遠影響的典籍。

時間來到公元 184 年,此時的劉洪已然聲名遠揚,官運亨通。他先是出任會稽東部都尉之職,其後又榮升為曲城侯相,真可謂是春風得意馬蹄疾。

曆法貢獻:大約從公元 178 年起,劉洪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對天文曆法的深入研究之中。他憑藉著自己淵博的學識、敏銳的觀察力以及堅持不懈的毅力,經過漫長歲月裡無數次的觀測與精密的計算,終於初步完成了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歷法——《乾象曆》。這部曆法凝聚了劉洪多年來的心血與智慧,堪稱天文學領域的一顆璀璨明珠。

時間來到 187 至 188 年間,劉洪懷著滿腔熱忱將自己精心編制的《乾象曆》呈獻給了當朝朝廷。此曆法的獨特之處在於它開創性地引入了月亮運動不均勻性理論,這一理論的應用使得曆法對於天文現象的預測更為準確。不僅如此,《乾象曆》中的許多方法和數字也因其科學性和實用性而被後世所沿用,成為了中國古代曆法發展歷程中的重要基石。

晚年及傳承:約公元 189 年,當時在位的漢靈帝特別召見了劉洪,就曆法改革一事與其展開商討。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由於時局的動盪不安和種種變故,這次曆法改革最終未能付諸實踐。儘管遭遇挫折,但劉洪並未氣餒,依然堅守在天文曆法研究的道路上。

漢獻帝初平元年(公元 190 年),劉洪受命擔任山陽太守一職。在此期間,他雖然政務繁忙,但仍不忘繼續鑽研曆法,並致力於培養新一代的天文人才。建安元年(公元 196 年),劉洪深感自己年歲漸長,為了讓《乾象曆》能夠發揚光大,造福後人,他毅然決定將其傳授給自己的得意門生鄭玄。

建安十一年(公元 206 年),經過多年的反覆修訂和完善,《乾象曆》終於迎來了最後的定稿時刻。此後,在徐嶽學生闞澤等眾多學者的共同努力下,這部偉大的歷法在東吳地區得到了廣泛的推行和應用,為當地農業生產、社會生活乃至國家治理都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劉洪及其《乾象曆》的名字,也因此永遠銘刻在了中國古代天文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之中。

闞澤,這位生於公元 170 年的傑出人物,來自會稽郡山陰縣,也就是如今風景如畫的浙江紹興。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不僅是東漢三國時期吳國備受尊崇的學者,更是朝堂之上舉足輕重的大臣。

闞澤出身於一個世代以農耕為生的家庭,年少時家境貧寒得令人唏噓。然而,生活的艱辛並沒有磨滅他對知識的渴望和追求。他憑藉著頑強的毅力和無比的勤奮,常常接受他人僱傭,為人抄寫書籍。在這個看似簡單而枯燥的工作中,闞澤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和才華。他一邊認真地抄寫每一頁文字,一邊用心領悟其中的深意。神奇的是,每當他抄寫完一本書籍之後,竟然能夠將整本書流利地誦讀出來!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透過不斷地積累與學習,闞澤逐漸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滿腹經綸之士。而且,他還精通天文曆法等諸多領域,名聲也隨之越來越響亮。

隨著時間的推移,闞澤的才學終於得到了認可。在漢末時期,他被舉薦為孝廉,並開始踏上仕途之路。起初,他出任錢塘長一職,而後又因政績出色,晉升為郴縣令。到了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 219 年,當時孫權身為驃騎將軍,聽聞闞澤的賢名,遂將他徵召為西曹掾。此後,闞澤一直盡心盡力輔佐孫權,為東吳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時光荏苒,來到了黃武元年,也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