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無疑給陸尚的一生增添了一抹神秘而悲情的色彩。
陸康自幼便展現出非凡的才華與正義之心,年紀輕輕時,其義烈之名已傳遍四方。當時的揚州刺史臧旻對他讚賞有加,並極力舉薦其為茂才。由此,陸康踏上了仕途之路,初任高成縣令一職。
一上任,陸康便敏銳地察覺到當地徵發民眾修築城牆之舉給百姓帶來沉重負擔。於是,他果斷下令遣散這些民力,轉而採用以樹立恩信為主的策略來收服盜賊。這一舉動不僅彰顯了他的仁愛之心,更是一種智慧的體現。隨著時間推移,高成縣的治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轉變,曾經猖獗一時的盜賊紛紛歸順,社會秩序得以恢復,百姓們安居樂業。陸康的治理成效顯著,贏得了州郡上下一致讚譽。
光和元年,陸康因其出色表現獲得升遷,前往武陵擔任太守之職。在此期間,他依舊秉持著公正廉潔、為民造福的理念施政,使得武陵地區呈現出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隨後,他又先後調任至桂陽和樂安兩地擔任太守,無論身處何地,陸康都能深入瞭解民情民意,積極推行各項改革措施,深受當地百姓愛戴與擁護。
然而,就在此時,漢靈帝為鑄造銅人而大幅增加稅收,致使百姓生活愈發困苦不堪。目睹此景,正直敢言的陸康毅然挺身而出,向皇帝上表勸諫,痛陳此舉對民生造成的巨大危害。可惜的是,他的忠言卻遭到宦官惡意曲解,被誣陷為誹謗聖上英明的大不敬之罪。幸而有御史劉岱深知陸康為人正直,心懷天下蒼生,遂仗義執言,上奏為其辯解。最終,陸康雖逃過一劫,但仍被處以罷官返鄉的責罰。
儘管遭遇如此不公待遇,但陸康並未氣餒消沉。在家鄉賦閒期間,他依然心繫國家社稷和百姓福祉。不久之後,朝廷終於意識到陸康的價值所在,再次將其徵召入朝,委以議郎之職,讓他繼續為國家盡忠效力。
治理廬江:
廬江郡原本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但不知何時起,盜賊黃穰等人悄然興起。他們糾集了江夏等地的各方勢力,人數竟多達十餘萬之眾!這些賊寇如蝗蟲過境一般,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短短時間內便接連攻陷了四個縣城。當地百姓苦不堪言,惶惶不可終日。
就在這危急關頭,朝廷經過深思熟慮,任命素有賢名的陸康擔任廬江太守一職,以期能平定這場禍亂。陸康臨危受命,毫不退縮地趕赴廬江。上任後的他雷厲風行,首先整肅軍紀,做到賞罰分明。對於那些英勇作戰、奮勇殺敵的將士們,給予豐厚的獎賞;而對那些貪生怕死、臨陣脫逃之人,則嚴懲不貸。如此一來,軍中士氣大振。
接著,陸康親自率領大軍與黃穰等賊寇展開激烈交鋒。他身先士卒,衝鋒陷陣,麾下將士見主帥如此勇猛無畏,也都個個奮不顧身,拼死殺敵。終於,在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戰過後,陸康成功擊破了黃穰等賊寇。其餘殘黨眼見大勢已去,紛紛選擇歸降。
此次平叛大捷迅速傳遍四方,漢靈帝聞知喜訊龍顏大悅,特地下旨表彰陸康的赫赫功績,並加封其孫陸尚為郎中。一時間,陸康之名威震天下,成為人們口中傳頌的英雄人物。
堅守廬江:
然而,好景不長。袁術在鄰郡九江郡的郡治壽春屯駐了大量重兵,由於其軍隊糧草短缺,竟然打起了廬江的主意。袁術厚著臉皮派人去向陸康索要米三萬斛,面對這無理要求,陸康義正言辭地拒絕道:“袁術乃是叛逆之徒,我身為大漢忠臣,豈會與他有任何往來?”說罷,便緊閉城門,不再理會袁術派來的使者。
袁術碰了一鼻子灰,惱羞成怒,當即派遣自己的心腹愛將孫策率兵攻打廬江。孫策率領著精銳部隊如潮水般湧向廬江城,將這座城池圍得水洩不通。但陸康並未被眼前的困境嚇倒,他深知城中軍民一心,只要眾志成城,必能抵禦敵軍的進攻。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