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是三國時期曹魏大臣,公元211年出生,265年9月6日逝世,字子上,河內溫縣人,是司馬懿次子、司馬師之弟、司馬炎之父,西晉王朝的開創者之一,以下是其生平事蹟:
司馬昭自幼便展現出非凡的軍事才能和英勇無畏的氣概。早在他年少時期,就跟隨父親一同抗擊蜀國,歷經多次激烈戰鬥,立下了赫赫戰功。公元 238 年,因其卓越表現而獲封為新城鄉侯;到了 240 年,又出任洛陽典農中郎將一職。在此期間,他心繫百姓疾苦,深知繁重的苛務雜稅給民眾帶來沉重負擔,於是毅然下令將這些不合理的稅收予以免除,使得當地人民對他感恩戴德。
公元 244 年,司馬昭追隨曹爽出征討伐蜀國。面對蜀軍強大的陣勢,他沉著冷靜地分析局勢,準確判斷敵我雙方力量對比,並果斷採取相應策略,最終成功讓魏軍擺脫危險境地。此次戰役結束返回京城之後,他憑藉出色的指揮能力和臨危不亂的膽略,得到朝廷認可,官拜議郎。
公元 249 年,司馬懿精心策劃併發起了高平陵之變,一舉剷除了權臣曹爽及其黨羽。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政變中,司馬昭率領部眾堅決守護皇宮內的太后與皇帝所在的二宮,確保他們安然無恙,為此立下大功,受到賞賜,獲得食邑千戶。就在同一年秋天,姜維率軍來犯,司馬昭隨即跟隨郭淮奔赴前線抵禦敵軍。經過一番激戰,他不僅成功擊退姜維,而且還因功得以升遷,先後擔任安西將軍等重要職務。此後不久,他又轉任安東將軍,手持符節,負責鎮守許昌這一戰略要地。
公元 251 年,司馬昭肩負重任,奉詔監督督察淮北地區各路軍隊的相關事務。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沒過多久司馬懿不幸病逝。此時,其兄長司馬師繼承父業,擔任大將軍一職,全面掌控國家政務大權。公元 254 年,司馬師決定廢除曹芳的皇位,司馬昭積極參與其中的謀劃部署工作。由於貢獻突出,他被晉封為高都侯。次年,即公元 255 年,司馬師也與世長辭,司馬昭順理成章地接替兄長成為大將軍,併兼任錄尚書事,開始獨掌朝綱。
公元 257 年,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司馬昭親自率領著浩浩蕩蕩的二十六萬大軍,踏上了平定諸葛誕淮南之亂的征程。面對這場規模宏大的叛亂,司馬昭展現出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和謀略智慧。
他巧妙地運用了多種戰術策略,時而聲東擊西,迷惑敵軍;時而集中兵力,猛衝敵陣。經過漫長而艱苦的鏖戰,終於在公元 258 年 2 月 20 日這一天,成功攻破了堅固的壽春城池。城破之時,喊殺聲震耳欲聾,鮮血染紅了城牆腳下的土地。諸葛誕最終也未能逃脫兵敗身死的命運,被司馬昭的軍隊斬殺當場。
與此同時,吳國派出的援軍也遭到了沉重打擊。司馬昭指揮若定,將吳軍打得丟盔棄甲,狼狽逃竄。不僅如此,司馬昭還表現出了非凡的大度胸懷。對於那些被迫投降的吳軍士兵,他並沒有趕盡殺絕,而是妥善地予以安置,讓他們感受到了一絲寬容與溫暖。
時間來到公元 260 年,魏帝曹髦心懷不滿,企圖發動對司馬昭的討伐行動。然而,不幸的是,這個計劃提前洩露,曹髦最終慘遭殺害。事發之後,司馬昭迅速採取措施,以平息事態。他果斷地處死了直接參與此事的成濟,並下令誅滅其家族三族,以此來向天下人昭示自己的公正嚴明。隨後不久,司馬昭又擁立曹奐登上皇位,繼續維持魏國的統治。
公元 263 年,司馬昭再次做出重大決策,派遣鍾會、鄧艾、諸葛緒三位大將,分兵三路征伐蜀國。這次出征勢如破竹,蜀軍節節敗退。最終,蜀國滅亡,司馬昭因功被封為晉公,榮耀加身。到了公元 264 年 3 月,司馬昭更是榮升為王爵,成為了權傾朝野的晉王。短短數月之後,他的兒子司馬炎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