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徐偃王生平略記

雖然那些流傳了數千年之久的傳說眾說紛紜,難以全部取信於人,但是從這些傳說能夠經久不衰這一點來看,足以反映出徐偃王在當時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擁護與由衷尊敬。

王道漸漸衰落,在漫長的歷史洪流之中,徐戎這個部落逐漸崛起,併成為了東夷族群裡實力最為強大的存在。他們雄踞一方,掌控著淮水和泗水流域一帶廣袤的土地,成為了當之無愧的東方霸主。

回溯到周朝初年的時候,徐戎多次與淮夷聯手合作,共同對抗當時如日中天的周王朝。周武王成功滅掉商朝之後,將商紂王的兒子武庚封為諸侯,讓他繼續統領殷商舊都周邊的地域。同時,周武王還派遣自己的弟弟管叔鮮、蔡叔度以及霍叔武率領軍隊駐紮在距離殷都不遠的地方,嚴密監視武庚的一舉一動,這段歷史被後人稱為“三監”。

然而好景不長,周武王駕崩之後,他年幼的兒子周成王繼承了王位。由於周成王年紀尚小,無法親政理政,所以周武王在臨終之前,特意囑託自己的弟弟周公旦,也就是後世所稱的周公來代替成王處理朝政事務,代為攝政。

就在此時,心懷不軌的紂王子武庚妄圖復辟商朝,他巧妙地利用了管叔鮮和蔡叔度對於周公攝政心生嫉妒這一弱點,暗中勾結在一起。不僅如此,武庚還派出使者積極聯絡徐戎、淮夷等各個部落,密謀策劃起兵反叛周朝。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叛亂,周公旦展現出了非凡的智慧和勇氣。他毅然決然地兩次率軍東征,歷經無數艱難險阻,最終平息了戰亂,鎮壓了叛亂。

在這次東征的過程中,周公旦所率領的軍隊勢如破竹,一舉攻克並消滅了位於東方地區的十七個諸侯國。儘管取得了如此輝煌的戰果,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徐戎依然穩穩地保住了他們在東方作為盟主的地位,其勢力範圍和影響力絲毫未受影響。

話說那徐國,歷經歲月滄桑,終於迎來了徐偃王統治的時代。這位偃王治國理政獨具慧眼,他秉持著仁義為本的理念治理國家,使得徐國風調雨順,百姓們衣食無憂。正因如此,徐國境內年年都是五穀豐登之景,田間麥浪滾滾,穀倉充盈滿溢。而生活於此的子民們,則人人安居樂業,處處呈現出一片祥和繁榮的景象。

隨著時間的推移,徐國的國力與日俱增,前來朝拜進貢的使者絡繹不絕。其統治的地域範圍也如滾雪球一般越變越大。據可靠的歷史資料詳細記載,彼時來自各方的朝拜者多達“三十有六國”,所管轄的區域更是廣袤無垠,足有“地方五百里”之廣,涵蓋了淮河、泗水流域的蘇、魯、豫、皖等部分地區。

與此同時,周王朝在前 200 年的時光裡,尤其是成王與康王在位期間,國內局勢相對平穩安寧,政治清明有序。再加上這段時期國家實力較為強大昌盛,社會經濟得以迅猛發展,可謂是國泰民安。然而好景不長,待到昭王和穆王相繼執掌政權之時,西周王朝卻一改往日的溫和作風,開始肆意地對外發動侵略戰爭。這其中,昭王率軍南征,妄圖擴張領土,可惜最終遭遇慘敗,不僅自己命喪漢水,就連整支軍隊都全軍覆沒,落得個悲慘下場;而穆王西征同樣未能取得理想戰果,這場曠日持久的征戰耗費了無數的人力物力財力,進一步激化了各民族之間的矛盾衝突,同時也導致國內民眾的賦稅徭役負擔日益沉重。

面對宗主國這種殘暴不仁的統治方式以及難以承受的繁重負擔,眾多諸侯國皆是怨聲載道,心懷不滿。而徐偃王作為其中的一國之君,更是挺身而出,成為了反對宗周最為激烈堅決之人。

在遙遠的古代,宗主國西周擁有著無上的權威,它對子國們頒佈了諸多規制,以維護自身的統治地位和秩序。然而,這些嚴格的規定並沒有被所有子國所遵守。

其中,徐國的君主徐偃王便是一個公然違抗宗周命令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