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東吳大臣徐詳

以下是一些關於徐詳的軼事典故:

建安二十二年,風雲變幻之際,徐詳肩負著重大使命,出任都尉一職。當時,正值濡須之戰如火如荼地展開,戰火紛飛,局勢緊張。

孫權深思熟慮後,決定派遣徐詳前往曹營,向曹操請降,以求緩解雙方的緊張關係。當徐詳踏入曹操營帳時,面對這位雄踞北方、威震天下的霸主,心中雖有忐忑,但仍保持著鎮定自若。

曹操目光如炬,凝視著眼前的徐詳,緩聲道:“孤近來一直渴望能跨越橫江之津,與孫將軍一同暢遊姑蘇之上,狩獵於長洲之苑,如此這般,吾心之志便可得以滿足。”這話語看似輕鬆,實則暗藏威脅之意。

然而,徐詳並未被曹操的氣勢所壓倒。他略作思考,從容應答道:“大王您一心想要奉行至順之道以聯合各路諸侯,如果貿然越過橫江而去巡遊姑蘇之地,那無異於是重蹈亡秦和夫差的覆轍啊!恐怕到那時,天下大事將會變得難以掌控。”這番話不僅巧妙地回應了曹操的威脅,更是堅定地維護了孫權的尊嚴。

曹操聞聽此言,先是微微一愣,隨後不禁放聲大笑起來。他饒有興致地看著徐詳,調侃道:“難道汝事先就認定孤心存狡詐不成?”但笑聲過後,曹操心中也暗自讚賞徐詳的機智和勇敢。

最終,經過一番權衡利弊,曹操答應了孫權的請降請求。他隨即派遣使者前往東吳,與孫權修好,並且立下誓言,要重新締結姻親關係,以鞏固雙方之間的聯盟。這場驚心動魄的外交交鋒,在徐詳的出色應對下,畫上了一個較為圓滿的句號。

在那場驚心動魄、硝煙瀰漫的夷陵之戰結束之後,局勢稍顯穩定之際,胡綜領受了一項重要使命——組建一支精銳之師,名曰“解煩兵”。而在此過程中,徐詳被委以重任,出任瞭解煩兵的左都督一職,與此同時,胡綜自己則擔任著右都督。這一安排足以彰顯出徐詳在軍事領域所具備的卓越才能以及深受孫權器重的程度。

時光流轉,當孫權榮登吳王位之時,他開創性地設立了一個全新官職——節度官。這個職位責任重大,需掌管軍隊糧草等物資的調配事宜。令人矚目的是,首任節度官正是徐詳!他肩負起如此關鍵且繁重的任務,盡心盡力地確保軍糧供應的順暢和穩定。

然而,命運無常,徐詳終有離去之日。在他離世之後,孫權經過深思熟慮,有意讓諸葛恪接替其節度官之位。可就在此時,遠在蜀漢的諸葛亮卻迅速得知了這一訊息,並毫不猶豫地修書一封寄給了東吳的統帥陸遜。信中的言辭懇切,指出諸葛恪性格上存在疏忽大意之處,恐怕難以勝任節度官這般至關重要的職務。諸葛亮希望陸遜能夠勸說孫權改變主意,另覓賢能之士擔當此職。從這一系列舉動不難看出,徐詳在排程軍糧方面的工作必定是做得極其嚴謹細密,毫無疏漏可言,以至於連諸葛亮都對他的能力讚賞有加,並且對其後繼者的選擇表現得如此關切。

胡綜生平事蹟

胡綜,這位東吳歷史上的傑出人物,於 183 年降生於豫州汝南郡固始。然而命運卻早早地對他露出了殘酷的一面——幼年時期便失去了父親這一重要依靠,只能隨著母親四處避難,最終流落到江東地區。

時光荏苒,當胡綜年僅十四歲時,他有幸投身於孫策麾下,成為一名門下循行。在此期間,他展現出非凡的才能和機敏的頭腦,逐漸嶄露頭角。後來,他又來到吳郡,與當時尚未即位的孫權一同求學,這段同窗之誼也為日後兩人緊密的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公元 200 年,孫策不幸遇刺身亡,其弟孫權繼承大業,出任討虜將軍一職。胡綜因其卓越表現得到重用,被委以金曹從事的重任。此後不久,他更是隨軍出征,參與討伐黃祖之戰,並因戰功卓著而獲封鄂長。

隨著時間推移,孫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