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徐偃王生平略記

徐偃王乃是西周周穆王時期徐國的第三十二代國君,他所統領的區域覆蓋了現今魯蘇沿海一帶廣袤的土地。這位國君以自己的國家“徐”作為姓氏,名為誕。而追溯到久遠之前,他的祖先竟是赫赫有名的五帝之一——少昊。

話說在遙遠的夏朝時期,有一個已然雄踞在東方的強大部落,人們稱之為東夷。這個部落的首領名叫皋陶,屬於嬴姓一族。傳說中,皋陶曾經承蒙部落聯盟領袖舜的賞識與信任,被委以掌管刑法的重任。皋陶育有一子,名曰伯益。這伯益更是非同凡響,因為協助大禹成功治理洪水,立下汗馬功勞,大禹為表嘉獎,特將其子若木分封至徐地,並在此建立起了徐國。從此之後,這個部落便擁有了新的名字:徐夷、徐戎或者徐方。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徐國就這樣代代傳承,歷經 44 世君主的統治,一直延續到周敬王八年(也就是公元前 512 年)時,最終被吳國所覆滅。從最初立國到走向終結,徐國共存在了長達 1600 多年的漫長曆史。在這悠悠歲月裡,徐國的疆域大致涵蓋了今天的淮河和泗水一帶,其都城則修建在瞭如今邳州境內那座聞名遐邇的梁王城遺址之上。這座古老的城池見證了徐國無數的興衰榮辱,承載著一段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記憶。

話說那徐國的悠悠歷史,傳到了第三十二世的時候,這一代的國君便是聲名赫赫、威震四方的東夷盟主——徐偃王。

關於這位徐偃王即位的傳說,可謂是充滿了神秘色彩。據說當時第三十一世的徐君後宮中有一名女子,歷經十月懷胎之後,終於到了分娩之時。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名宮女生下的竟然不是一個正常的嬰兒,而是一枚巨大的肉卵!徐君見狀,心中大驚,認定此乃不祥之物,於是當即下令讓人把這枚肉卵丟棄到水邊去。(相關的記載有很多比如說周人的祖先等)

可就在這時,一件奇事發生了。徐君家中養著一條名叫鵠蒼的狗,這條狗不知為何對這被遺棄的肉卵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它竟趁著眾人不注意,悄悄地跑到水濱,將那肉卵給銜了回來。回到府中後,鵠蒼用鋒利的牙齒咬破了卵皮,只見裡面赫然躺著一個男嬰!而這個男嬰,正是日後成就一番霸業的徐偃王。

根據舊時的方誌記載,這位徐偃王自出生起便有著與眾不同的相貌。他的眼睛無法像常人那樣收縮自如地觀看細小的物體,但卻能夠極目遠眺,望見遠方的景象。荀子曾經對此註釋道:“因其體態後仰,故而稱之為偃。”

因為鵠蒼冒險銜卵救下了徐偃王,所以徐偃王對它一直心懷感激,並給予了優厚的待遇。就這樣,鵠蒼一直在徐偃王身邊生活,直至終老。這段神奇的傳說不僅為徐偃王的身世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也成為了後世人們津津樂道的故事。

根據古老的地方誌記載:“那隻名叫鵠蒼的神犬將要死去之時,頭部竟然生長出了犄角,身後還長出了九條尾巴,原來這就是傳說中的黃龍啊!人們將它埋葬在了徐裡這個地方,至今那裡還有一座墳墓留存著。”因為安葬這隻神犬的地方,以前被稱為“龍墩”,所以又叫做“鵠蒼冢”,不過當地的普通老百姓更習慣稱之為“狗墳”。

之所以會把葬犬之處稱作“龍墩”,原因就在於鵠蒼臨死的時候發生了神奇的變化,變成了擁有九條尾巴的黃龍。正因為如此,這個地方才獲得了這樣一個特別的名字。

生活在徐裡的百姓們對於鵠蒼懷有深深的敬意和崇拜之情。他們堅信鵠蒼乃是吉祥的象徵,歷經千百年的歲月變遷,人們始終虔誠地祭祀著它,向它祈求保佑這片土地上風調雨順、莊稼豐收、人人都能過上平平安安、吉祥如意的日子。世世代代以來,人們不斷地為鵠蒼冢填土加高,使得這座陵墓得以儲存完好。時至今日,“龍墩”遺址依然高聳於泗洪縣陳圩鄉的大地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