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裡,于禁始終緊緊跟隨曹操南征北戰。他們先後對呂布發起猛烈攻擊,又毫不留情地征討黃巾軍餘黨。每一場戰鬥都是血與火的洗禮,但于禁卻憑藉著卓越的指揮能力和無畏的勇氣屢立奇功,威名遠揚。
在建安二年的宛城之戰中,于禁更是大放異彩。面對敵軍的重重包圍和險惡形勢,他沉著冷靜,指揮若定,最終成功突圍並給予敵人以沉重打擊。也正因如此出色的表現,于禁被加封為益壽亭侯,榮耀加身。
當官渡之戰的號角吹響之時,于禁毫不猶豫地挺身而出,主動請纓擔任先遣軍。在這場生死攸關的戰役中,他身先士卒,奮勇殺敵,為曹軍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戰爭結束後,于禁因其卓著功勳得以升任偏將軍。
建安十一年,昌豨叛亂。于禁奉命出征,經過一番激烈鏖戰之後,他成功將昌豨斬殺於刀下,此役過後,他官拜虎威將軍,聲震天下。
建安十四年,陳蘭、梅成二人興兵作亂。于禁再次臨危受命,與張遼攜手並肩共同平定叛亂。此次戰役大獲全勝,于禁因此獲得了更多的食邑賞賜,其地位愈發尊崇。
然而,命運總是充滿變數。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率軍圍攻樊城,情況萬分危急。于禁率領七萬大軍火速前往救援。怎奈天不遂人願,途中遭遇罕見大水,致使軍隊陷入絕境。儘管于禁奮力抵抗,但終究寡不敵眾,不幸被俘。
魏文帝黃初二年,歷經磨難的于禁終於重返魏國故土。此時的他雖已不再年輕,但那份報國之心依然熾熱如初。回國後的于禁被任命為安遠將軍,繼續為國家效力。可惜好景不長,不久之後他便身患重病,最終與世長辭。死後,朝廷賜予他諡號“厲侯”,以表彰他一生的功績和忠勇。
龐德生平
龐德,表字令明,乃是南安郡狟道縣人士。其早年便投身仕途,在郡府中擔任著一名不起眼的小吏,但憑藉自身卓越的才能和不懈努力,很快就得到了晉升機會,轉至州府出任從事一職。
初平年間,天下局勢動盪不安,叛亂四起。龐德毅然決然地追隨馬騰踏上了征討叛亂之路。在戰場上,他英勇無畏,衝鋒陷陣,屢建奇功,因而得以升任校尉之職。
時光荏苒,轉眼間來到建安年間。此時的龐德已然成長為一員猛將,他跟隨馬超統率大軍抵禦郭援、高幹等叛軍。在這場激烈的戰鬥中,龐德展現出了驚人的武藝和果敢的決斷力,親手將敵軍首領郭援斬於馬下。此役過後,因其赫赫戰功,龐德獲升遷為中郎將,並受封為都亭侯,一時聲名遠揚。
然而在建安十六年,命運卻給了龐德一個意想不到的轉折。馬超突然舉兵反叛,龐德毫不猶豫地選擇跟隨馬超一同依附張魯。儘管身處困境,但龐德始終堅守忠義之心。
建安二十年,曹操親率大軍平定漢中,面對強大的曹軍,龐德隨張魯歸降。曹操深知龐德乃難得之才,對其予以重用,任命他為立義將軍,並再次封其為關門亭侯。
建安二十三年,龐德又隨曹仁出征,一舉攻克宛城,再添新功。次年,關羽率領蜀軍氣勢洶洶地進攻樊城。龐德與于禁奉命率領軍隊駐守樊城北面,以抵禦關羽大軍的猛攻。
在這場驚心動魄的戰役中,龐德毫不畏懼關羽的威名,親自出城與這位威震華夏的名將展開殊死搏鬥。只見他彎弓搭箭,瞄準關羽,只聽“嗖”的一聲,一支利箭如閃電般疾馳而去,不偏不倚地射中了關羽的前額。這一驚險瞬間讓敵我雙方都為之震驚。
但天有不測風雲,不久之後,漢水氾濫成災,洪水洶湧而至,淹沒了曹軍營地。龐德及所屬部隊陷入絕境,最終不幸被俘。然而,龐德堅貞不屈,縱使面臨生死抉擇,也絕不向關羽低頭投降。關羽無奈之下,只得忍痛將其殺害。
龐德壯烈殉國的訊息傳至許都,曹操悲痛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