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章 毽子上的母愛

1999年,站在新舊世紀交替的門檻上,整個中國大地都被一種蓬勃的朝氣與希望所籠罩。大街小巷裡,人們談論的話題總離不開對千禧年的遐想,城市中,施工的轟鳴聲奏響著發展的序曲,工人們爭分奪秒地建設高樓大廈,為即將到來的新世紀塑造全新的天際線;鄉村間,農民們在田埂上憧憬著新的農業技術能帶來更豐厚的收成,眼神中滿是對未來富足生活的嚮往。電視機裡,不斷播放著關於世紀展望的節目,那些對科技進步、生活變遷的描繪,點燃了人們心中對美好生活的熾熱追求。

在廣袤無垠的華北平原上,有一個名叫白廟村的小村莊。從高空俯瞰,它就像一片飄落人間的葉子,安靜地躺在平原的懷抱裡。四周是一望無際的農田,春有嫩綠的麥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秋有金黃的麥浪隨著秋風翻湧,彷彿是大地譜寫的豐收樂章。一條蜿蜒的鄉間小路,像絲帶般將村子與外界相連,路面是被歲月打磨得平實的泥土,雨天時,車輪碾過會留下深深淺淺的轍印;晴天時,孩童們在上面嬉笑奔跑,揚起陣陣塵土。

白廟村的村口,矗立著一座古老的白色廟宇。這座廟宇的牆壁早已斑駁,磚塊在風雨的侵蝕下,輪廓變得模糊,可那飛簷斗拱的建築結構,仍彰顯著往昔的精巧與莊重。據說,這座廟宇始建於明朝末年,幾百年來,它一直靜靜守護著村子,見證著一代又一代村民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每至初一、十五,村裡的老人們便會結伴來到廟宇,虔誠地燒香祈福,香菸繚繞中,他們的臉上滿是對生活的敬畏與對平安的祈願。

村子裡,錯落分佈著許多土坯房。這些房子的外牆是用黃土和麥秸混合夯實而成,歲月在上面留下了深深淺淺的溝壑,像是時光鐫刻的皺紋。屋頂覆蓋著茅草,在陽光下泛著淡淡的金黃,每逢雨天,雨水順著茅草滑落,滴答滴答地落在屋簷下的水缸裡,奏響一曲鄉村獨有的雨之樂章。房屋的門窗大多是木質的,因常年的開合與風吹日曬,木板變得粗糙,縫隙間偶爾會鑽進幾隻調皮的小蟲子。

村邊,一條清澈的小溪潺潺流過。溪水不深,卻異常清澈,能清晰地看到水底圓潤的石子和搖曳的水草。溪邊,垂柳依依,細長的柳枝像是少女的髮絲,隨風飄舞,時不時地拂過水麵,蕩起層層漣漪。夏日的午後,村裡的孩子們會光著腳丫,在溪水中嬉戲玩耍,濺起的水花在陽光下閃爍著晶瑩的光芒;女人們則會蹲在溪邊,一邊捶打著衣物,一邊嘮著家常,歡聲笑語隨著溪水飄向遠方。

在華北平原那片廣袤無垠、一馬平川的大地上,有一個被時光溫柔包裹的村莊——白廟村。它就像一顆隱匿在綠野之間的明珠,遠離都市的車水馬龍與喧囂紛擾,靜謐而安然地散發著獨有的質樸光芒。

從高空俯瞰,白廟村仿若一幅精心繪製的田園畫卷,毫無遮攔地平鋪在這片平坦開闊的土地上。目之所及,皆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沒有崇山峻嶺的阻隔,天地仿若毫無縫隙地交融在一起,視野極為開闊。腳下的土地肥沃得如同黑色的綢緞,每一寸都飽含著自然的饋贈。抓一把泥土,便能感受到那細膩的質感和濃郁的肥力,手指間揉搓,彷彿能觸控到土地深處湧動的生命力。這裡的土壤富含多種礦物質和有機成分,為農作物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是大自然賦予村民們最珍貴的禮物。

正是這片豐饒的土地,如同一位無私的母親,孕育了一代又一代淳樸善良的村民,承載著他們的夢想與希望,見證著歲月的更迭與變遷。春天,當第一縷春風拂過,田野裡便泛起層層嫩綠的麥浪,麥苗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彷彿在向人們訴說著生長的喜悅;夏日,玉米、高粱等作物鬱鬱蔥蔥,那寬大的葉片在陽光的照耀下閃爍著生命的光澤,田間地頭,隨處可見村民們辛勤勞作的身影,他們揮灑著汗水,只為收穫那沉甸甸的希望;金秋時節,金黃的麥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