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到過,劉裕傳位長子、太子劉義符時,對幾位託孤輔政大臣信任過了頭,導致宿衛軍六大營中,直接負責皇帝安全的左、右二大營掌握在謝晦手上。
結果,三位託孤輔政大臣聯手最強外軍首領檀道濟,發動政變,行廢黜皇帝之舉。
當逆軍衝進皇宮時,禁衛軍無人對其進行阻攔。
皇帝劉義符親自提刀自衛,最終受傷被擒。
劉義隆繼位後,冊封劉劭為太子時,為了避免他重蹈大伯覆轍,下特旨給太子,允許他在宿衛六大營之外,單獨組建一個太子府特別甲士大營,編制是兩營、各5000軍士,共一萬人。
從此以後,這一萬甲士的裝備,都是宋國軍隊裡的頂級配置。
太子衛隊首領稱為太子衛率。擔任過這個職位的人包括裴方明、劉康祖、臧質等等。
每當劉義隆發動重大軍事行動時,他就會將太子衛隊抽調出徵。
這支軍隊在歷次戰鬥中的表現也是非常搶眼。
比如劉康祖以8000人硬抗拓跋羯兒的8萬騎兵,直至戰死,就是例子。
劉義隆每次抽調太子府衛隊時,都會同時下令太子重建衛隊。
所以,劉劭雖然沒有親自上陣殺過敵,但他手下的太子衛率以及東宮甲士,在劉宋軍中可是有響噹噹的威名。
第二次北伐失敗後,東線前敵統帥蕭斌被撤職,被南平王劉鑠招攬,成為南平王府長史。
劉劭與劉鑠關係親近後,向這位四弟開口,把蕭斌要到自己手下,讓他暫代太子衛率一職。
元嘉三十年三月十六日,也就是公元453年3月16日。
一大早,皇帝劉義隆與朝廷三位宰相徐湛之、江湛、王僧綽,在皇宮含章殿密商大事。
太子劉劭帶著太子衛率蕭斌、太子府中軍參軍張超,率領八千甲士衝進皇宮,包圍了含章殿。
劉劭、蕭斌分守含章殿前後大門,張超帶人衝進殿內。
劉義隆、徐湛之、江湛、王僧綽早已聽到外面喊殺聲,大概也知道發生何事。
王僧綽上前,對著張超怒喝:“張參軍,你想謀反嗎?”
張超也不回答,手起刀落,將王僧綽脖頸劈開,鮮血噴灑滿地。
張超揮手,有幾人上前砍死了徐湛之、江湛。
張超走到劉義隆跟前。
雖然劉義隆一直多病,身體柔弱,性格也不剛烈,但他身為戰神劉裕之子,並不是貪生怕死之輩。
劉義隆死死盯著張超,沉聲道:“讓太子來!”
張超早就得到指令,不能廢話。
他咬緊牙關,雙手執刀,眼睛一閉,將長刀捅進皇帝胸口。
大殿裡頭有那麼幾息時間,鏡頭定格住了。
所有甲士紋絲不動,大氣不出,眼睜睜看著皇帝倒在血泊中。
一代盛世皇帝,就這樣崩殂。
……
劉劭走進後宮,找到潘淑妃,一劍斬之。
接著,劉劭下令封鎖皇宮,將皇帝劉義隆和潘淑妃盛裝入殮。
清理完戰場血漬後,劉劭親自書寫詔書,蓋上國璽,派人拿著,到江邊去接始興王劉濬入宮。
接著,劉劭任命蕭斌為散騎常侍、尚書僕射、領軍將軍,都督揚州、南兗州、南豫州諸軍事,接管京城所有防務。
任命張超為中軍將軍,統帥禁衛軍七大營,負責皇宮安全。
接下來的事,就是召回文官,準備登基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