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猛,竟不顧兵力之懸殊,引兵掩殺在後。)文翰見狀,更是確認西川援軍趕來無疑,故而令眾將不得應戰,爭先回到寨中,以防偷襲。黃忠因此反而擊殺了不少西北兵馬。
當夜文翰收軍回寨,另一邊,文聘與孟達引一萬兵士來到黃忠寨內。黃忠聽今日聲勢,還以為來援兵馬,最少足有三萬,不覺露出驚駭之色。文聘見狀,遂笑言與黃忠說起,劉備依諸葛孔明的計策,所佈的疑兵之計。黃忠聽言,不覺驚歎道。
“諸葛孔明遠在千里之外,卻尚能運籌幄,當真乃神人也!!”
黃忠遂收攏孟達、文聘部眾,次日又再拔寨而進,逼到定軍山中立下營寨,與法正商議。法正深熟四周地勢,以手指向西邊一座高山說道。
“在定軍山西,巍然有一座高山,四下皆是險道,易守難攻。此山上高足可下視定軍山之虛實。將軍若能取得此山,定軍山只在覆掌之中。將軍若想打大破定軍山之賊軍,必要先取此山。”
黃忠聽言,遂仰見山頭稍平,山上只有些許西北人馬把守。當下依從法正之言,點兵備戰。是夜二更,黃忠引軍士鳴金擊鼓,直殺上山頂。此山只有數百餘西北兵士把守,當時見黃忠大隊擁上,只得棄山而走。黃忠得了山頂,正與定軍山相對,俯視看去,可見得定軍山內一舉一動。
黃忠輕而易舉奪了山頂,法正先與賀喜一番,遂與黃忠說道。
“如今我軍奪得山頂,彼軍虛實盡在我等眼中。倘若文不凡得知對山被奪,定然坐立不安,欲要急與我軍對戰。如此,將軍可守在半山,某居山頂。待文翰揮兵殺至,不可輕舉,但可望我旗號。若我在山頂舉白旗為號,將軍則按兵勿動。待彼軍倦怠無備,我卻舉起紅旗,將軍便趁勢擊之,此乃以逸待勞之計,必當取勝!!”
“哈哈哈!!此計當真大妙吶!!老夫觀孝直之智,甚不遜色於我荊州大賢,諸葛孔明!”
“黃老將軍謬讚。諸葛孔明於千里之外運籌幄,如若神人,我區區凡俗之輩,豈敢與之相提並論。劉皇叔得此大賢,實為天意,日後必能一統天下,還以天下黎民百姓於太平盛世!!”
黃忠聽言,忽地沉吟下來,一下子思緒萬分。
卻說敗軍當夜逃回,來見文翰,急報黃忠奪了對山。文翰聽言,臉色一連變化,只覺得心神不寧,坐立不安。龐德歇息半月,傷勢已經好了大半,遂忿然出席而道。
“黃漢升佔了對山,我軍一舉一動,皆在其軍眼內。眼下之急,當應火速出軍而戰,破於其山中軍馬,趕落山下,再派一部兵馬,復奪對山,方為上策!!”
成公英聽言,卻是滿臉凝重的搖首反駁道。
“不可。對山被奪,已成定局。如今我軍動靜皆在他人眼皮之下,不可貿然而動。只宜堅守,與其相耗。彼軍久不見動靜,必定心浮氣躁,出兵攻之,即時方才是我軍反奪大勢之時機。”
成公英話音剛落,李優亦出席來勸。
“成司馬所言極是。依我所見,此乃法正之謀也,若他在山頂上細觀我軍動態,一見我軍疲憊,以旗號示之山中兵馬,即時黃忠趁勢出擊,我軍危矣。此乃以逸待勞之計也,主公不可出戰,只宜緊密提防。”
成公英、李優兩人皆勸不可出兵,龐德卻是心急如焚,急喝道。
“眼下黃漢升佔了我對山,觀我虛實,久而久之,我軍必定人心惶惶,易出變故。依我之見,眼下該斷則斷,派軍急攻,方可解危。否則便是坐以待斃,豈有不敗之理!?”
文翰躊躇不定,遂又望向趙雲、魏延二人。魏延不敢造次,未有回答,趙雲則道。
“以雲愚見,當從李、成兩位軍師之言。”
文翰聽趙雲亦與成公英、李優有相同看法,當即便下定主意,命兵士堅守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