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樣的局面卻在李昪死後開始逆轉。李昪的兒子李璟也許是一位頗有才華的文人,但絕不是一位稱職的治國者。李璟繼位後,要麼重用跟他志同道合的文人騷客,如韓熙載、馮延巳等人;要麼提拔以阿諛奉承為能事的奸佞小人,如陳覺、魏岑等人。而這些人大多是在江淮經營多年的舊僚,關係盤根錯節,又貪得無厭,常常為了一丁點利益互相攻擊。以宰相宋齊丘、馮延巳為首的&ldo;宋黨&rdo;與中書舍人韓熙載為首的&ldo;韓黨&rdo;,黨爭尤其激烈。&ldo;韓黨&rdo;痛罵&ldo;宋黨&rdo;是奸佞小人,&ldo;宋黨&rdo;則反唇相譏說對方&ldo;嗜酒猖狂&rdo;。如此亂象,李璟卻充耳不聞,聽之任之。南唐朝堂上,天天內鬥不止,哪裡還有人安心治理國家。
李璟雖然沒有什麼治國之才,野心卻不小。在馮延巳、陳覺等人的慫恿下,他徹底拋棄了父親定下的守土養民的政策,大舉對外用兵。不久,李璟出兵攻打盤踞在福建一帶的閩國,先後攻佔建、汀、泉、漳四州。南唐雖然滅掉了閩國,但並未能建立起有效的統治,各支殘餘勢力不斷乘隙起兵鬧事,搶奪地盤,戰火連綿不斷。南唐耗費了大量金錢,傷亡兵士數萬人,卻背負起一個巨大的麻煩。公元947年,契丹大舉南下,攻陷開封,後晉滅亡。此時中原無主,正是南唐揮師中原的大好時機,但南唐軍主力卻陷於閩地戰事不能自拔,無暇北顧,失去了問鼎中原的戰略機遇。
公元951年,南楚發生內亂,南唐乘機出兵攻打,攻破其都城潭州(今湖南長沙)。但企圖渾水摸魚的卻不止南唐一家。不久,南漢皇帝劉晟也乘亂出兵,攻入楚地。唐、漢兩軍混戰一團,戰事陷入僵局。為了支撐楚地戰事,南唐軍隊在當地大肆搜刮,橫徵暴斂,企圖&ldo;以戰養戰&rdo;,導致楚人紛紛起兵自保。南楚舊將劉言集結了一支軍隊,連續擊敗唐軍。內憂外患之下,南唐軍隊不得不狼狽而回。耗費了大量軍力財力的徵楚之戰以失敗收場。
但李璟的自我感覺卻很好,軍隊在外苦戰,自己卻成天飲酒作賦,逍遙快活,肆意地揮霍著他父親節儉勤政積累下來的國力財力。而馮延巳甚至把這當做奉承拍馬的資本,對人便吹噓:&ldo;想當年,先主李昪喪師數千人,就吃不下飯,嘆息十天半月,這算什麼帝王,完全是一個地道的莊稼漢,怎能成就天下的大事?而當今主上,數萬軍隊在外打仗,也不放在心上,照樣天天宴樂擊鞠,這才是真正的英雄主!&rdo;
有這樣的皇帝和宰相,上行下效,整個南唐官場,瀰漫著朽腐奢靡之氣。各級地方官員大肆搜刮民脂民膏,供自己奢侈享樂。靠近後周的淮南地區尤為嚴重。壕州節度使為了滿足自己的貪慾,專門豢養了一批無賴,大肆搶掠美女、良田,本州的搶光了甚至越過淮河進入後周境內為非作歹。壽州節度使則拿著雞毛當令箭,以加強軍備為名,強迫境內百姓賤價出售良田,徵為己用。在各級官吏的橫徵暴斂下,江淮百姓怨聲裁道,實在活不下去的老百姓不惜冒著生命危險,偷渡淮河逃往後周。曾經強盛富庶的南唐政權,早已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種種跡象告訴柴榮,攻擊江淮的機會已經成熟。
晚風中的汴水,微波粼粼,水聲清越。河道兩岸,通紅的燈籠連綿數十里,搖曳生輝,幾隻晚歸的小船正迎著微紅的燈光溯河而上。此時的汴水,寧靜平和,緩緩流過這片受她滋養的土地。柴榮正靜靜地站在汴水邊。輕柔的風拂過他消瘦堅毅的臉,拂起潔白寬大的衣袍。滿天繁星,光華如水,灑滿了他全身,在夜色下熠熠生輝。
&ldo;王將軍是河北真定人吧?&rdo;柴榮微笑道。他的身邊站著不久前剛被封為驍衛大將軍的後蜀降將王環。一聽皇帝發問,王環立即答道:&ldo;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