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令部的日本高階將領的比例和影響力,說著說,為了在聯軍司令部多佔個領導位置。
日本的第1、第2和第5師團在出國前,首先加入了重新編組成立的日本第一軍,以便和宇都宮太郎的日本第三軍遙相呼應平起平坐,這個日本第一軍始編制於甲午戰爭時之1894年(明治27年)9月1日,戰後1895年5月28日始解散。
甲午戰爭時期的日本第一軍,當時的司令官閣下就是日本陸軍之父山縣有朋陸軍大將,當時山縣有朋不過56歲而已,這會兒已經80歲的山縣有朋雖然退居幕後,但卻是日本陸軍當之無愧的影子家長,此時在前臺的陸軍大臣上原勇作,號稱工兵之父,在甲午戰爭時不過是山縣有朋第一軍參謀部的少佐參謀而已。
日本第一軍的重新成立和派遣,背後是體現的是日本陸軍當家人山縣有朋的意志,已經在協約國東線聯軍中呼風喚雨獲得了巨大成功和聲望的宇都宮太郎,這廝日後卻正是為對抗山縣有朋的長州閥,而成立的佐賀左肩閥的創始者,日後搞起2。26事變的日本少壯軍人,那些所謂皇道派全是他的徒子徒孫。
當然,此時的日本第三軍司令官、陸軍大將宇都宮太郎羽翼未滿,這廝跟著中國王在聯軍中混的雖好,但烏法戰役中日本陸軍缺少表現機會,卻成為日本國內朝野指責宇都宮太郎在中國王面前軟弱無能、一味唯唯諾諾綏靖偏安、沒有為日本陸軍爭取到更好機會的藉口。
日本第一軍成立後的司令官人選同樣讓日本陸軍部內吵翻了天搶破了頭,已經是陸軍部參謀次長的田中義一中將捋起袖子脫穎而出,論資歷和能力,這廝倒也完全配的上第一軍司令官的職務,唯一叫人憋屈的是這廝此時還是個陸軍中將,1915年10月晉升為陸軍中將的田中義一這會兒才當了三年的中將,在日本陸軍論資排輩至少還要等三四年才有機會當大將。
好在有了宇都宮太郎出陣前因為擔任第三軍司令官,而破格從陸軍中將晉升為大將的先例,這會兒參謀次長田中中將也順理成章的撈著了這個破格提前晉升為陸軍大將,擔任日本第一軍司令官的機會。
田中義一(たなかぎいち,1864年7月25日—1929年9月29日)山口縣人,日本陸軍大學畢業,日後繼山縣有朋之後成為了長州藩第二代領導人,1918年7月晉升為陸軍大將,擔任日本第一軍司令官,帶領第1、第2和第5三個精銳甲種師團派遣至協約國東線聯軍參戰。
在王庚前世,日後這田中大將還當上了政友會第五任總裁,日本第26任首相,也曾經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摺》的首要炮製者。作為軍人政治家有超群的策劃能力和良好的視野,長期在日本軍政兩屆呼風喚雨。
田中能撈到擔任第一軍司令官,破格晉升大將,率領三個第二批的甲種師團前往伏爾加聯邦參戰的機會,當然和他山口縣長州藩的出身有莫大的關係,背後體現著是日本陸軍內部派系的互相掣肘和平衡。
此時的陸軍達成大臣上原勇作是宮崎縣人,在大山岩1916年去世後,上原勇作這會兒是薩摩派的領袖,而宇都宮太郎之前擔任第三軍司令派遣至協約國東線聯軍,就是上原勇作一力促成。
說來也巧,田中這個山口縣出身的長州藩重臣,日後就是和宇都宮太郎的皇道派斗的死去活來的統制派的領袖。而此時這個時空,日本第一軍的成立和田中的上任,顯然已經埋下了雙方互相競爭和傾軋的伏筆,當然,在長州閥巨人山縣有朋和寺內正毅還在的時候,上原勇作和宇都宮太郎們除了韜光養晦沒有任何別的機會。
回過頭來說這個新上任的田中義一,1864年7月25日出生的田中義一是在西伯利亞大鐵路上渡過了自己54歲的生日,作為日本歷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大將之一,田中沒有乘坐協約國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