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康健的坦克部隊並沒有集中使用,而是在科爾貝尼、勃艮第、巴科內各放了一個團,這些部隊承擔防禦支點的作用,一旦某處防線被突破,距離最近的裝甲部隊將馬上支援,裝甲部隊算是秦致遠手中的撒手鐧。
不對,相對於裝甲部隊,空軍部隊才是撒手鐧。
現在的空軍部隊,擁有近百架轟炸機,以及140多架戰鬥機,嚴格說起來,這些轟炸機才是秦致遠手中的撒手鐧。
近百架轟炸機,單機載彈量一噸左右,每次出動,就可以把近百噸鋼鐵扔到德國人頭上,這個投放能力,比起炮兵部隊強多了。
外籍軍團中的兩個炮兵師,一個裝備的是自行火炮,一個裝備的是拖拽式火炮。
自行火炮師裝備的火炮分別是194毫米口徑和152毫米口徑兩種,一共裝備76門。拖拽式火炮師裝備的也是這兩種口徑,雖然炮彈都完全一樣,但火炮的射程和威力比起自行火炮來都有所不如。
其實步兵師中裝備的也有火炮,而且數量還不少,但都是以“75小姐”居多,每個師只有一個重炮團,裝備24門152毫米口徑火炮,為步兵實施火力支援,
整個三月份,外籍軍團的所有部隊都在忙著修築陣地,他們要在56英里長的防線上修築縱深達兩公里的防禦陣地,準備應付德國人可能的進攻。
期間利奧泰和福煦多次來到外籍軍團的陣地上視察,不斷地對秦致遠提出更高要求,防禦陣地的縱深也從兩公里變成四公里,從敘普河一直修到了蘭斯。
好在利奧泰給秦致遠派來了不少勞工,否則單單是依靠士兵們手中的工兵鍬,估計完不成任務。
358 風起
秦致遠率領外籍軍團趴在敘普河挖戰壕的時候,協約國的首腦們正在巴黎不停的開會。
第一次會議持續四天時間,矛盾的焦點集中在英法兩國需要負責的戰線上,貝當要求英國人不要把部隊集中在弗蘭德斯,那裡現在是沼澤地,德國人不可能從弗蘭德斯發動進攻。貝當認為英軍陣應該向南延伸,至少要延伸到努永瓦,那樣法軍可能多出來10個師的後備部隊。
對於貝當的提議,英國人表示不滿,他們反對吧秦致遠率領的外籍軍團安排在蘭斯,因為那裡現在已經成為德國人的傷心地,德國人不太可能在蘭斯發動進攻。
英國人認為法國人應該把外籍軍團放在英法兩軍的陣地結合部。
英國人和法國人說的都有道理,但是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沒有絲毫的大局觀。
福煦試圖從中調和,但沒有任何效果,因為福煦對於英軍並沒有管轄能力。
會議的程序每天都在爭吵中度過,四天的時間不僅沒有任何決議誕生,反而激發了更多問題。
麻煩來自於美國人。
美國總統威爾遜在這次會議期間提出了國際關係相處的“十四點基本原則”。
在某些條文中,威爾遜呼籲恢復比利時的獨立,德國人佔領的阿爾薩斯和洛林要還給法國,奧匈帝國佔據義大利的領土也要歸還。
這些條文聽上去不錯,至少比利時、法國、義大利都同意。
但與此同時,威爾遜的這“十四點基本原則”種還有關於民族自治的意見。
威爾遜提出:所有民族自決、公開盟約、公開簽署。
眾所周知,世界大戰之前,全世界幾乎所有的盟友和協定都是在秘密中誕生,除了當事國之外,沒有人知道某兩個國家是否簽署過密約,具體的條文是什麼。
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引起某些國家的誤判,比如說義大利,如果他們知道英國人和比利時的關係,同時也知道法國和比利時的關係,義大利在戰爭開始的時候不一定會選擇德國。
那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