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從福建博物院出來,羅辰伸了個大大的懶腰,眼睛一轉,臉上露出狡黠的笑容,對陳瑞說:
“兄弟,我給你講個笑話,你知道為啥古代的書生都喜歡去有美食的地方學習嗎?”
陳瑞一臉疑惑,配合地搖搖頭:“為啥?”
羅辰一本正經地說:“因為他們覺得知識就像美食,得細嚼慢嚥才能吸收,在有美食的地方,學習效率都能翻倍,說不定還能‘吃’出個狀元呢!”說完自己先哈哈大笑起來。
…
陳瑞被他逗得哭笑不得,白了他一眼說:“你這腦回路,就不能正經點,這和咱們接下來去西湖公園有啥關係?”
羅辰收住笑,興致勃勃地說:“怎麼沒關係,我聽說西湖公園周邊的美食可不少,就像那些古代的書院一樣,都是‘知識的源泉’,咱們去了,說不定也能從美食裡品出福州的歷史文化呢!”
陳瑞無奈地笑了笑,說:“行,就你有理,趕緊走吧,可別光惦記著吃,這西湖公園的歷史文化底蘊也得好好感受。”
羅辰一邊往前走,一邊又開始唸叨:“還有個笑話,你知道為啥廚師不能當詩人嗎?”
陳瑞無奈地配合:“又為啥呀?”
羅辰笑著說:“因為他們總想著把靈感‘烹飪’成美食,哪還有心思寫詩,就像我,一想到美食,滿腦子都是各種味道,別的都顧不上啦!”
…
兩人鬥著嘴,腳步匆匆,徑直朝著福州西湖公園西門奔去。一踏入公園,仿若一頭扎進了一幅用細膩筆觸精心勾勒、以淡雅色彩徐徐暈染的江南水墨畫中。微風輕拂,帶來草木的清香,四周的景色靜謐而悠然,時間彷彿都放緩了腳步。
一進西門,雅緻的小橋流水便映入眼簾。清澈的溪水沿著圓潤光滑的鵝卵石潺潺流淌,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響,彷彿是大自然演奏的靈動樂章。錯落有致的假山水池瞬間躍入視野,形態各異的假山堆疊出奇妙的峰巒溝壑,有的像展翅欲飛的雄鷹,有的似靜坐沉思的老者。
池中的錦鯉色彩斑斕,紅的似火、白的如雪、黑的如墨,它們在水草間歡快穿梭,時而躍出水面,濺起小小的水花,為這寧靜的畫面增添了幾分生機與活力。
羅辰眼睛一亮,興奮地指著假山上的一塊石頭,一邊誇張地模仿眺望遠方詩人的樣子,搖頭晃腦地吟道:“哇塞,此山此石,定是詩仙李白留下的浪漫伏筆,看我今日也來附庸風雅一番!”
隨後又一本正經地說:“你看那塊石頭,像不像一個正在眺望遠方的詩人?說不定古代真有詩人站在這裡,觸景生情,留下過美妙的詩句呢。”
…
陳瑞笑著回應:“還真挺像!這公園一步一景,處處都藏著詩意,難怪從唐宋開始就有那麼多文人墨客為福州的山水留下佳作。
像唐宋八大家之一曾鞏任福州知州時,就寫下‘鑿開青翠得湖光,夾道飛樓百里長’,把福州西湖的開闊與沿岸建築的壯觀描繪得淋漓盡致。
當時福州作為東南沿海重要城市,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吸引了眾多文人雅士,他們的詩詞不僅是對景色的讚美,也是當時社會文化氛圍的生動寫照。如今我們站在這裡,透過這些詩詞,能跨越時空,與古人共享這片美景帶來的觸動 。”
這眼前的一切,輕柔地將他們從博物院的莊重肅穆氛圍中牽引出來,無縫銜接到這悠然閒適的自然之境。兩人沿著指示牌,腳步不自覺地慢了下來,悠悠然地走著,很快就來到了西湖書院。
西湖書院始建於南宋,彼時福州的教育氛圍濃厚,為了給眾多學子提供一個公平競爭、提升學識的平臺,貢院性質的西湖書院應運而生。最初的它,只是幾間簡陋的房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歷代文人志士的努力,逐漸發展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