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兩日的,未必能分開身。楊妙真有些喪氣,趙與莒在時無論什麼事情,他總能找到最合適之人去做,義學前六期的少年,隨便拿出一個似乎就是最合適地人選。可如今她來想人,想來想去還是想不出來,最後實在不行,她甚至試探著道:“要不俺去?”
眾人都大笑起來,便是楊妙真自家,也忍俊不禁。讓她去拆路倒是沒有問題,去修路恐怕就差了些。
“這個……小人……呃,成不?”
見眾人遲遲拿不定主意,陳昭華鼓足勇氣道。
眾人的視線都集中在他身上,他挺立著身軀,想到被胡人屠盡地親族,又將胸膛挺了起來。
“耀夏倒是個合適之人。”李雲睿是陳昭華的直接上司,最為了解他,因此說了一句。
一直不曾作聲的陳子誠皺了皺眉,回憶陳昭華在學堂夜校的成績,修路是需要計算的,若是算學不行,便會造成極大浪費。他心中一動,淡水初等學堂的這一批學生正要畢業,他們正好可以派些送到這修路工地上去,也好好訓練一番。
耽羅島之戰,流求護衛因為王啟年與李一撾有些紙上談兵地緣故,才會勝得那般狼狽,他二人還是官人親自培養出來地尚且如此,淡水初等學堂裡義學少年培養出來地畢業生,只怕更要紙上談兵些,派到工地之上訓練,打磨個一年,才好安置於更為重要地崗位之上。
這條溝通流求三座移民聚居點的道路,嚴格意義上說一半是水道一半是道路。先是自淡水河上溯,按著當初歐大牛尋煤礦時的水路,抵達錫口部族對岸,為了方便收煤,經與錫口部族交易,他們對岸地土地也已經盡數歸移民所有,淡水在此建了座塢堡和河港,常駐約三百名護衛隊員。自此開始沿著河谷向東北修路,通往基隆途中倒沒有什麼山,只是自基隆至宜蘭,則很是花費了一番力氣。不過有火藥開石,又有近萬勞力,推進度還是極快。
這些高麗人果然如陳昭華所言,在淡水過了十五天的好日子,直說回去便是給個有品秩的官銜都不幹,聽得說只需努力修完這條路,便可入籍,更是嗷嗷叫喚。前去管理地初等學堂畢業生,又使出各種刺激的手段,高麗人做起事來幾乎不要性命,倒讓陳昭華很是得意了一番。
“只要是6地,我可以讓這些高麗人將路修到中都去!”他一次醉後如此吹噓道。
這些高麗人事後果然盡數加入了流求籍,只不過他們與宋金移民言語頗有不通之處,故此還是受些歧視,無論是工場還是作坊,需要的是能寫會算的工匠,便是基建隊,也是能測量的佔了便宜,他們只能做些賣力氣的活兒,趙子曰在基隆的礦場,便極歡迎這些肯吃苦的高麗人。不過對於他們中絕大多數而言,已經是比在高麗要好上許多地日子,故此也算心滿意足,他們所娶妻子,也多是土人女子,或是後來自倭國來地倭國女子。
眾人商議好如何安置這些高麗人之後,楊妙真有些不耐煩地看了看刻鐘,已經是下午四點,她起身道:“我要出去遛馬,你們還要商量什麼便自己說吧!”
自然還有許多事情要商量,方有財當了甩手掌櫃,他們這些義學少年卻不成。因為初等學堂學生畢業的緣故,部分最優秀,按著趙與莒當初地設想,應當進入中等學堂繼續學習。中等學堂的老師主要是蕭伯朗與歐八馬,耿婉、陳子誠、司馬重等也可兼些課程,所學主要是後世的物理、化學以及數學中的解析幾何、立體幾何。
楊妙真遛馬回來,還聽得他們在討論如何應付來年春季的雨水問題,只覺得心中悶,不由得暗暗嘆了口氣。趙與莒要她幫看著流求這基業,她也極努力地使自己呆在這裡,可她的心,卻早跟著趙與莒一起留在6上。
正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