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馬……客在船,舉酒欲飲……無管絃。醉不成歡……”
伴隨陣陣悠揚曲調唱出,姚名成不自覺地也開始附和著吳東唱。
“怎麼樣,這樣唱出來是不是更好記,更有感覺?”
姚名成暗自沉吟片刻,緩緩點頭認可。
“嗯,唱出來的方式,是要比單純誦讀好記些。不過你這字寫的……呃……”
姚名成屬實難用龍飛鳳舞四字形容。
“小問題,無傷大雅,你跟著往後唱。忽聞……水上……琵琶聲,主人忘歸……客不發。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
“我不唱了,我覺得以這樣唱的方式記誦詩文,有些不成體統,囫圇吞棗意味。”
好記歸好記,姚名成仍舊堅持用自己以往細細品讀的方式來對待詩文。
“不成體統倒談不上,白居易,白樂天的詩本來就是以雅俗共賞而聞名,更何況歌體詩,不用唱的方式傳頌,還怎麼叫歌體詩。”
吳東對此顯然持反對意見,琵琶行這首長篇敘事詩,講究的是雅俗共賞,質樸無華。
“你可以先背下來,再用心去感受詩文所描繪的江邊意境。”
姚名成不置可否地點了點頭,繼續用心品讀每一句詩文帶給他的不同感受。
“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移船……相近……邀相見,添酒……回燈,重開宴。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
不信邪的姚名成將目光往後放,“轉軸撥絃三兩聲,未成曲調先有情……”
“不對啊!這歌體詩寫的內容,全是敘事描寫?”
“對啊!這就是首長篇敘事詩,要不然我怎麼叫你不用細細品讀,只需細細體會其中意境感情呢?”
“怎麼會呢?似你說的這等名傳千古琵琶行,堂堂詩魔所作,怎會通篇平平無奇……”
姚名成止不住搖頭否定,因為他堅信,即便是再樸實無華的語言,其中也必定要有某些亮眼之處。
如若無法體現出詩人文采,表達情感濃烈,怎配稱得上是首好詩?
“哪裡通篇平平無奇了,你接著往後看,你現在讀到的這些都還只是前戲,真正精彩的地方在後面。”
見他誤會自己所說,吳東趕緊解釋道。
姚名成這才釋然,重新低下頭去仔細辨認吳東寫的那些狗爬字。
“哎,你直接讀給我聽吧,這樣看的太費勁。”
“我哪來時間慢慢讀給你聽,我還要寫我的戲文。”
說完,吳東用墨塊在硯臺上又磨了些墨汁出來,輕輕提筆蘸墨,緩慢寫出一行楷書。
“唐明皇在長生殿中與那楊貴妃立下山盟海誓,許諾彼此……”
“你這寫的什麼戲文,唐明皇,楊貴妃?”
“長生殿,寫唐明皇和楊貴妃之間愛情故事的戲文。正經拿來唱戲用的章回我寫不來,只能寫來給自己看,全當消遣。”
唐明皇是誰,熟知前朝玄宗皇帝諡號的姚名成自然清楚,至道大聖大明孝皇帝嘛。
以前私塾裡先生沒少拿他舉反例。
“有這時間消遣,不如陪我研習琵琶行,說不定你也能從中有所感悟體會呢?”
姚名成實在不願放棄吳東這位近在眼前的先生,希望他能在旁替自己時時答疑解惑,以免自己再碰到什麼不懂的地方。
因為不瞭解白居易其人經歷,從而無法體會詩文感情。
“不用了,該研習的詩詞歌賦,我都研習的差不多了,順其自然吧,我可能真沒這個踏入儒道的天賦。”
吳東倒是表現得極為坦然,除此之外,他其實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