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而雞之古名亦叫“朱”。
《爾雅》:“雞大者蜀。”蜀,又記作“朱”。
《風俗通》:“呼雞曰朱朱。”《博物志》:“今世人呼雞祝祝。”另一方面,傳說山雞善舞,因而與鴕鳥一樣也是一種舞鳥:
“山雞愛其毛羽,映水則舞。魏武時,南方獻之,帝欲其鳴舞而無由。公於倉舒令置大鏡其前,雞鑑形而舞不知止。”(《異苑》卷三)
更有趣的是,鴕鳥在古代語言中亦有雞名,稱“鴕雞”:
“鴕雞昂首高可七尺,出忽魯莫斯國。長尾雞尾細而長,長六尺者出朝鮮。長五尺餘者出馬韓國。”(《淵鑑類函》引《交廣志》)。
瞭解鴛鴦與的關係,我們就可以知道,中國人在禽類中之所以特別鍾愛鴛鴦——常以其作為愛情的象徵,這與把燕子看作青鳥——高媒鳥,亦即報春和愛情之鳥的風俗,實際上具有共同的神話與文化淵源。
我們再來考察一下甲骨文中的“鳳”字字形。在甲骨文中,鳳字蓋有兩個系統。第一系統為古文“朋”字,另一系統音符從於“凡”字。根據《說文》,第一系統鳳字,顯然是象形文字。而第二系統鳳字,顯然是形聲字。
我們可以注意到,此兩系統鳳字中,多數字體在形象上似乎都突出地描寫了風鳥那兩隻很長的足腳。這一點,與鴕鳥的體型特徵是吻合的。而與突出描寫翅羽的鳥字和隹字,則形成強烈對比。
最後我還需要補充說明的一點是,“”一辭的本來語義,似乎就是美大之鳥。猶如動物中馬龍、龍馬是體大雄偉者的通用。
綜上所述,崇拜本來起源於上古石器時代的鴕鳥——太陽神圖騰。
但在進入歷史時期以後由於鴕鳥的滅絕和的非圖騰化,關於的傳說遂愈演而愈複雜。商周秦牧之際,燕子和金(錦)雞,曾先後成為的替身。但唐宋以後,鴛鴦、鶴、天鵝、鷹鵰、孔雀,都曾與發生或深或淺的關係。因之在同一語詞記號下,注入了語義不同的動物學意象。這種演變,也反映在歷代圖的演變中。我們看先秦的圖,多為蛇頸高足,尚保留著鴕鳥的特徵。而漢唐特別是明清以後,就逐漸發展為以錦(金)雞的形態為主體,飾有孔雀式羽毛的綜合形相了。
最後,還應當指出,先秦出土的鳳鳥文物中,常見到一種形制極奇特的、背部有巨大鹿角的鳥。這種鳥在自然界中不會存在,其由來為考古學界所不解。但如果我們注意到鴕鳥群隊中常溫伴有食草動物(鹿類)的習性,那麼這個鹿鳥合體的謎也就不揭自明。現代人常以為我們的祖先是有幻想狂的神話編造者。而我對中國古代神話的研究卻日益使我深信,最高奇的神話也一定有其現實性的基礎,只看我們能不能透過理性的分析破譯之。在這個意義,神話不過只是遠古人類經驗的一種昇華物。
1。3的象徵
鳳是人們心目中的瑞鳥,天下太平的象徵。古人認為時逢太平盛世,便有飛來。鳳其甲骨文和風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風的無所不在,及靈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為至高至大之意。
也是中國皇權的象徵,常和龍一起使用,鳳從屬於龍,用於皇后嬪妃,龍鳳呈祥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圖騰。民間美術中也有大量的類似造型。鳳也代表陰,儘管也分雄雌,更一般的是將其看作陰性。鳳、凰常見於女性名。
被認為是百鳥中最尊貴者,為鳥中之王(儘管她是虛構的),有百鳥朝鳳之說。
按陰陽五行之說,鳳色赤,五行屬火,是南方七宿朱鳥之象。另也為中國民間指的四靈之一(《禮運》,龍、、麒麟、龜)。
在中國人的思想形態裡,“”自古以來就是傳說中最重要的的吉祥神奇之物,據說能火中再生,象徵美好、才智和吉祥。
1。4的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