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將軍,你的話讓我深受觸動。”
張遼終於開口,語氣中已沒有了先前的猶豫,“若你我真能為百姓而戰,為這亂世帶來一絲光明,張遼願與你結為兄弟,共赴國難。”
呂布聞言,眼中閃過一抹激動的光芒:“文遠,此言當真?”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我們這就擺好香案結拜。” 張遼正色回應。
校場一隅,迅速被整理出一塊空地,士兵們擺上香案,貢品,一切按照古禮準備就緒。
呂布與張遼並肩而立,面對著香案,身後是一排排整齊計程車兵,他們的目光中充滿了敬意。
香案上,擺放著新鮮的果蔬和三牲,中間是一碗清酒,旁邊放著鋒利的小刀和一碗雞血。
呂布與張遼對視一眼,彼此點頭,然後一同上前,拿起小刀,各自在手指上輕輕一劃,鮮紅的血滴落入酒中。
呂布舉碗過頂,聲音洪亮,穿透校場。
“蒼天在上,后土在下,今日我呂布與張遼,願結為異姓兄弟,日後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張遼亦舉碗相應,神色堅毅。
"自此以後,福禍與共,患難相扶,天地為證,永不相負。"
兩人飲盡摻雜著彼此血液的酒,隨後將碗猛地摔碎於地,碎片四濺,如同他們堅定不移的決心。
張遼深情地拱手道:“大哥!”
呂布激動地扶起張遼,激動的回應:“二弟!”
兄弟倆緊緊擁抱。
周圍計程車兵被這份深厚的情誼所感動,自發地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為兩位將軍的結義而歡呼。
“大哥,走,喝酒去,咱兄弟倆不醉不歸!”
張遼親切的拉著呂布進入大帳,安排士卒準備美酒佳餚。
半晌後,呂布和張遼在燭光下對坐,暢談著天下大事,規劃著共同的未來。
張遼舉杯,誠懇地說道:“大哥,今日結為兄弟,小弟有一事相求。雲中郡地處邊陲,常受匈奴侵擾,我想繼續留在此練兵,以強我軍。”
呂布點頭,飲下杯中酒:“二弟所言極是,我也有此意。我觀雲中郡地勢險要,是練兵的好地方。我願將我在五原郡所練之法,傳授於你。”
張遼聞言大喜:“大哥所練之法,定有過人之處,小弟願聞其詳。”
呂布便將站軍姿和長跑的訓練方法詳細告知張遼,他解釋道:“站軍姿能鍛鍊士兵的紀律性和耐力,長跑則能增強體力和速度。這兩項訓練,對提升士兵的戰鬥力大有裨益。”
張遼聽後,深感贊同:“大哥之法,確實精妙。我明日便開始在雲中郡實施。”
酒過三巡,呂布繼續說道:“二弟,你我雖分處兩地,但心繫一處。今後無論哪方有難,另一方務必全力救援。”
張遼拍案而起,慨然應允:“大哥放心,小弟定不負此盟約。”
翌日,呂布辭別張遼,踏上了返回五原郡的路。
中平三年(186年)九月,秋風蕭瑟
五原郡的校場上,士兵們經過一年的艱苦訓練,已今非昔比。
他們的戰力大增,紀律嚴明,耐力驚人,即便是與洛陽的南軍北軍相比,也毫不遜色。
呂布站在高臺上,目光掃過下方整齊劃一計程車兵,他們的動作精準有力,每一個眼神都透露出堅定與勇猛。
呂布心中湧起一股自豪,他轉向身旁的高順,微笑著說。
“宣和,看看我們計程車兵,不過一年時間,便已脫胎換骨,他們將是五原郡的未來。”
高順凝視著士兵們,眼中流露出一絲欣慰。
“將軍的訓練方法著實厲害,他們的進步令人矚目。”
此時,一名傳令兵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