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分封結束之後,陸遠再次停止了開疆擴土。
而是將這次的戰俘投入到了奇觀的建設之中。
大業十年,長城翻新完畢。
十一年,馳道開始修築,皇陵開始修築。
不過這些大部分都是戰俘的活,大隋的百姓雖然也有參與。
但乾的基本都是一些較為輕鬆的事,比如監工和設計之類的。
十二年春。
十四歲的李世民在大殿之上請戰,想要遠征天竺。
對此,陸遠在思量了一番之後,給了李世民三萬五千人水軍。
同時派出李靖領軍十萬出玉門。
天竺要打,突厥殺使者的仇也要報。
李世民一路還好,由於船隻有限,陸遠給他三萬五千人,他登船的時候,也還是三萬五千人。
可李靖那一路就有點離譜了。
大軍從長安出發,還沒出玉門呢,十萬人就暴增到了三十萬人。
其中二十萬人,那都是自備刀槍,弓箭,皮甲,馬匹,食物。
要不是私藏鐵甲犯法,陸遠甚至懷疑,這四十萬人,能穿的比精銳大軍還好。
因為這事情,陸遠是緊急調動全國庫房,把糧草,裝備全部運送了過去。
雖然那些人自己準備了一些,可畢竟是為國征戰,陸遠也不可能真不管他們。
不過陸遠也快速下了一道聖旨,禁止民間遊俠,百姓,尾隨大軍出征。
只是這聖旨,遵守的人有點少。
等李靖收到裝備,將這二十萬人整編一番後,人數又多了幾萬。
沒法,陸遠也只得折中一下,把這幾萬人編入到了後勤,若是再送裝備過去,那估計這幾萬人整訓完,還能再多幾萬出來,大軍也不要出征了。
時間很快過去一年,來到了大業十三年。
一年過去了,李靖沒回來,李世民也沒回來。
要不是陸遠這邊時不時能收到一批戰俘,幾份戰報,陸遠都以為他們死外面了。
而且兩人的戰報,也都很離譜。
開始的時候,他們寫戰報,還會說在哪裡打了一仗,過程怎樣怎樣,戰績如何如何。
俘虜了多少人,消耗了多少糧草,安排了多少戰俘回去等等。
末了,還有一句要糧。
可到了後面,他們的戰報就開始精簡了。
一份戰報中,寫了十幾個地名,十幾場戰鬥。
戰鬥過程?哪有什麼過程,大軍上了,大軍贏了。
俘虜的人都押回去了,至於他們是在哪被俘虜,那陛下還是問他們。
末了,也還有一句要糧。
“這李靖,他就不能學學李世民,就食於敵嗎?
要糧要糧,打又打的那麼快,那麼遠。
送一石糧過去,路上得吃掉十石,朕就是再富,也撐不了多久了。”
將手中的戰報放在一旁,陸遠嘆息一聲道。
“父皇,李靖手下三十萬大軍,要的糧草卻只是十萬大軍的開銷。
他盡力了。”
邊上的太子楊暕,小聲回覆了一句道。
“朕能不知道嗎?去調撥糧草軍械,另外告訴他,再打三月就回來吧。
調撥完糧草之後,再去找那些世家,還有那些封侯要一點,他們手上多少也該有些存糧了。”
陸遠看了一眼楊暕吩咐道。
“是,父皇。”
楊暕應了一聲退了下去。
...........
“義父還能重用李靖是我沒想到的,我以為李靖這次要慘了,沒想到義父居然沒追究。”
“唐儉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