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出來,粉色的、硃紅色的、綠色的、白色的……各色的都有,開得到處都是。我在杭州的時候,每到冬春時節,最愛爬到孤山頂上去看梅花了……風吹過來,漫山遍野全是花香,可好聞啦!……”徐無病喝了一口“玉壺春”,又吃了一塊不知道什麼菜名的獐腿肉,緩緩說道。
無病的這一番話更是勾起了李重盛對於當年巡遊江南的回憶,“咳!……不知道餘生還有沒有機會再去那裡看看了……”皇帝內心不由暗歎了一聲,卻不欲再展開這個話題,於是話鋒一轉,又問道:
“你這‘無病’的名字,是誰給你取的?”
“是我孃親給我取的。小時候,我們村裡經常鬧災荒,發瘟疫,好多孩子都病死了。孃親給我取了這個名字,就想著讓我一生都能無病無災、平平安安……可沒想到,我孃親和我阿爺,卻在我十歲那年,雙雙染了瘟疫,都病歿了……”徐無病回道。這時他忍不住又想起了童年的過往,心下不由得生出一絲悲愴……
“哦……看來,你是自小孤身長大,這也……著實不易,著實不易啊……”李重盛喝了一口酒,忽然心有所動,遂又說道:
“你這‘無病’可作你的字,然讀書人行走於世,還當有一個大名。朕再賜你一個名,如何?……”
看徐無病放下杯子,看著自己,李重盛捋須沉思了片刻,說道:
“無病無災,尚且不夠,此生為人,須有恪守……朕便賜你一個‘恪’字,恪遵聖賢之道,恪守仁義之德!……從今往後,你的大名便叫徐恪,字無病,可好?……”
這一次,徐無病卻站起了身,走至席邊,跪倒在地,向天子行了一個稽首跪拜大禮,道:“臣徐恪……謝皇上賜名!”
“好好好!起來吧……高良士,斟滿酒!……朕要與恪愛卿,滿飲一杯!”李重盛一邊抬手示意,一邊笑道。
從此,徐無病俯仰於天地之間,立身於江湖之上,便又有了一個大名——徐恪!
恪遵聖賢之道,恪守仁義之德……恪之意,大矣哉!
世人若能都做到這一個“恪”字,對於這天下至理,“仁義禮讓、孝悌忠信”苟能時時謹遵、處處恪守,這天下便是一個朗朗的乾坤,這世間必是一個清白的人間……
但這人世間,又能有幾人,於這“仁義禮讓、孝悌忠信”之諸般大道至理,自始至終,恪守一生?
能真正做到這個“恪”字的人,也必不是凡俗之人……
……
徐恪起身,接過了高良士斟滿名酒的金盃,與皇帝對飲了一杯。
皇帝興致頗高,放下酒杯,揮手令徐恪坐下,便又問道:
“無病,你知道,朕今日為何要將你召進宮來嗎?”
皇帝為什麼要單獨召見自己?這個問題在徐恪進宮之後,他便已在不停地思索,但任他絞盡腦汁也想不出,當今天子卻為何獨獨要召見自己這一個區區的從七品經歷。於是,徐恪索性便不再多想,既來之則安之,皇帝說什麼,他就答什麼,天子叫他飲,他便盡情喝……
見徐恪一臉的茫然,李重盛緊接著說道:
“朕聽到奏報,那天寶閣為賑災之事,今日捐出了一百二十萬兩銀子!……”
“天寶閣心念蒼生,憂勞家國,捐納巨銀,解朝廷之困、救災民之急,實乃陛下之福,亦屬百姓之幸也!”徐恪拱手為禮道。
“是要賞!朕會賞賜他慕容遠山一個大大的名分!……”李重盛點頭說道。
皇帝此時,大約也是吃喝得差不多了,說完便站起了身子,在這酒席邊顧自踱步……他一邊緩緩地走路,一邊又徐徐地說道:
“不過,無病啊……你且想一想,我大乾天下,有誰能做到,一出手就是一百二十萬兩銀子!……這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