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康元七十一年、八月初二、酉時、杭州府衙內院、建炎亭】
恰逢秋雨綿綿、令人神傷之時,李秋卻冒雨趕來慶元居看望,徐恪心下自是分外感激。
李秋見徐恪有意避開有關香梅的那些往事,便也不再強人所難,並未接著談香梅之事。
他此來,就是想趁著自己今日難得有閒,請徐恪與他一道共用晚膳。
對於欽差之所請,徐恪當然樂得相從。只是,依照李秋原意,是想請徐恪等人至杭州城內最有名的樓外樓用宴,但看徐恪手推輪椅而行,畢竟出門不便,遂改作在府衙內院用餐。
於是,李秋將徐恪推到了府衙內院的細湖之前,並親自為徐恪打傘,兩人繞著細湖小走了半圈,盡賞秋雨之下湖光旖旎……
徐恪見細湖之北建有二亭,東為祥興亭,西為建炎亭。兩亭各建於假山之上,能俯瞰湖山之妙,其中尤以西首建炎亭為高,若倚亭欄而望,當能盡覽細湖美景。他當即提議晚膳可在建炎亭中用之,李秋欣然點頭。
李秋又命人叫來了舒恨天與魏嘉誠,於是,四個人便一起坐到了建炎亭內,一邊飲酒賞景,一邊隨意暢聊。
四個人中,酒量仍以徐恪為最。無論是杭州府有名的“女兒紅”“桂花釀”“百年春”“飛來酩”還是欽差特意命人從京城帶來的長安“汾陽醉”,徐恪皆來者不拒,張嘴便豪飲……
對徐恪而言,已枯坐房內半月之久,今日終於能離開房門,來到這假山高亭之上,享秋風秋雨之美,得美景美酒之妙,此時不飲,更待何時?
旁邊三人見徐恪如此縱飲,除了詫異於徐恪的驚人酒量之外,心下更是由衷地為他感到高興。
於是乎,徐恪大口飲酒,餘人便小口作陪,徐恪舉杯滿飲,餘人也只得勉力與之對飲……
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眾人自然而然就談到了位於杭州城東北的楊宅失火一案。
不過,此案畢竟已過去了有些年月,席間四人當年也均未參與對此案之審查,是以心中縱然有諸多疑問,也只能是各自猜測而已。
依照李秋的看法,楊宅大火發生之時,正逢歲末年底時節,江南一帶,若至冬日時節,往往西北風極大,而又長時不雨,如此天乾物燥之時,若下人燒火不慎而引發大火,確是極難撲滅。
舒恨天當即搖頭道,縱然是楊宅下人不慎走火,又恰逢天乾物燥之時,又怎會合府上下七十餘口人盡皆葬身於火海?這些人難道下半身都沒長腿?他們若眼見得大火無法撲滅,不會跑麼?!
李秋望了望舒恨天的一雙短腿,語義雙關道,有些人腿短,卻跑得極快,有些人腿長,卻也不會跑呀!
若是旁人敢如此取笑自己腿短,舒恨天早已發力一掌打了過去,奈何此時拿話頭取笑他的卻是李秋。他想起當日自己護送欽差一行夜半趕路,在杭州城北郊遭遇少山三大高手聯手突襲,當時他眼見自己武功不敵,確是只顧自己遠遠地躲好,卻把欽差一人獨自丟在了馬車之內……此刻,舒恨天雖遭李秋出言譏諷,也只好訕訕地笑道,若楊宅的一場大火只是天災,中間沒有來半個殺手的話,那裡邊的人不管腿長腿短,遭逢如此大火,總也能跑出來一個兩個吧?斷不至於一個都未能走脫,全都被大火給燒死了呀?
徐恪心中自也如舒恨天一樣的想法,他在青衣衛業已呆了大半年光景,手底下過過的案子沒有一百也有數十,從未見一場火災能把房子裡的人全都燒死的案例,不過,聽李秋兀自堅執己見,他也就不再多言。
這時,見李秋放下酒杯,似忽然想起一事,直盯著徐恪言道:“誰跟你們說楊宅裡的人都死光了?”
徐恪忙問:“難道楊家還有人活著?”
“當然!”李秋隨即說道:“我今日原本尚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