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4章 杏壇逐夢,情暖醫途

醫學學堂在蘇然和李明軒的不懈努力下,逐漸步入正軌,朗朗的讀書聲迴盪在醫館的每一個角落。然而,新的挑戰接踵而至。隨著學生們理論知識的積累,實踐環節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但讓蘇然和李明軒頭疼的是,合適的實踐場所嚴重不足。

醫館雖能提供一定的實踐機會,可面對眾多求知若渴的學生,實在是捉襟見肘。李明軒決定去拜訪城中的各大藥鋪和診所,希望能與他們達成合作,為學生們爭取更多的實踐空間。他首先來到了城中最大的濟世藥鋪,藥鋪老闆王掌櫃見到李明軒,熱情地迎了上來:“李公子,今日怎麼有空到我這小藥鋪來?” 李明軒道明來意後,王掌櫃卻面露難色:“李公子,不是我不幫忙,這藥鋪每日生意繁忙,實在騰不出人手來指導這些學生啊。” 李明軒耐心地勸說:“王掌櫃,這些學生都是未來的醫者,他們需要實踐經驗,而您的藥鋪在城中口碑極佳,若能得到您的指導,他們定能受益匪淺。而且,這對藥鋪的聲譽也有好處,說不定日後還能為您輸送優秀的人才呢。” 經過一番誠懇的交談,王掌櫃終於被李明軒說服,答應接收部分學生前來實習。

解決了一部分學生的實踐問題後,李明軒並未停下腳步,他又馬不停蹄地前往其他診所和藥鋪,憑藉著堅定的信念和出色的溝通能力,陸續與多家機構達成了合作協議。看著學生們陸續前往各個實踐場所,李明軒心中滿是欣慰。

與此同時,蘇然在教材編寫和教學方法的探索上也遇到了難題。傳統的醫學教材晦澀難懂,對於初學者來說猶如天書,蘇然希望編寫一套通俗易懂、深入淺出的教材,讓學生們能更好地理解醫學知識。她整日埋首於古籍和資料中,反覆斟酌每一個知識點的表述。在編寫關於針灸穴位的內容時,為了讓學生們能更直觀地理解,蘇然決定繪製詳細的穴點陣圖。她找來畫師,與畫師一起探討如何將複雜的穴位準確地呈現在圖紙上。經過多次修改和完善,一套精美的穴點陣圖終於繪製完成。

在教學方法上,蘇然也不斷嘗試創新。她摒棄了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採用案例教學和小組討論的方式,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在一次課堂上,蘇然拿出一個實際病例,讓學生們分組討論診斷和治療方案。學生們各抒己見,爭論得熱火朝天。蘇然在一旁微笑著傾聽,適時地給予引導和點評。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們更好地掌握了知識,還培養了他們的臨床思維能力。

然而,就在醫學學堂逐漸走上正軌時,一些外部勢力開始對蘇然和李明軒的醫學理念提出質疑。城中的一些保守派醫者認為,蘇然和李明軒的教學方法過於新穎,偏離了傳統醫學的軌道。他們在各種場合發表言論,試圖打壓醫學學堂。在一次醫學交流會上,一位年長的醫者站起來,嚴厲地指責道:“蘇大夫、李公子,你們開辦醫學學堂,培養後學,這本是好事。但你們的教學方法和醫學理念,實在是離經叛道。醫學傳承千年,自有其固定的模式,怎能隨意更改?”

面對這樣的質疑,蘇然和李明軒並沒有退縮。李明軒站起來,禮貌而堅定地回應:“前輩,我們尊重傳統醫學,但時代在發展,醫學也需要與時俱進。我們的教學方法和理念,都是基於臨床實踐和對醫學的深入思考。我們的目的是培養出真正能治病救人的醫者,而不是隻會死記硬背的書呆子。” 蘇然也補充道:“我們並非否定傳統,而是在傳承的基礎上創新。只有這樣,醫學才能不斷進步,更好地為百姓服務。” 他們的回應贏得了許多年輕醫者的支援,那些質疑的聲音也逐漸減弱。

在家庭生活中,蘇然和李明軒也在努力平衡事業與家庭。隨著孩子們的逐漸長大,他們對父母的陪伴需求也越來越多。一天晚上,兒子小明拉著蘇然的手說:“娘,你和爹總是這麼忙,都沒時間陪我和妹妹玩。” 蘇然聽後,心中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