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重兵聯隊的攻擊力的確恐怖,放在盧溝橋事變後的那段戰鬥時間裡,擊潰國民黨五個師不是吹噓。
大人物提及的那個區域後來爆發了震驚全國的臺兒莊戰役,戰況之慘烈名列抗戰血戰前十之內。國民黨部隊打光了最後的一兵一卒、一槍一彈,雖敗猶榮,其功勳永垂青史。此戰成功地阻止了日寇輕騎南下的野心,也給國內各戰區的兄弟部隊提振了士氣,不再望風而逃。
如果像大人物所說,再有日寇三個重兵聯隊參戰,那麼別說是一個臺兒莊,就算五個、十個臺兒莊,也不過是汪洋中的一片樹葉,瞬間遭受滅頂之災。換句話說,三個日本重兵聯隊對於戰爭局勢的影響是決定性的,不亞於突入羊群的三隻猛虎,瞬間就能撕破國民黨的戰鬥防線。這種結果,想想就令人膽戰心驚。
「第一個聯隊,圭同志秀聯隊由黃河濼口浮橋向南,過河後直插西南方向,在長清一帶失去訊息。聯隊共有士兵八百人,長槍、短槍共計一千二百支,機槍一百五十挺,二十支,迫擊炮兩門,戰車十輛,戰馬五十匹,另外還有各類子彈一百箱。這些全都消失了,戰鬥督導部最後派出了超過一百名細作巡查,竟然一點線索都沒有。最終,從一個採藥的老農那裡得知,這些人全都走進了架在長清北山峽谷口的一面大鏡子裡。細作們探察那個峽谷,從谷口到谷底只有四十米長度,連那批人馬的三分之一都裝不下。更何況,除了峽谷口外的草地有踐踏痕跡外,一過了峽谷口,裡面根本沒有行人踩過的腳印,也沒有戰車碾過的輪痕。於是,細作對那採藥人嚴刑拷問,始終沒有獲得新的口供。這件事,作為當時軍部的一件懸案壓了下來,以免引起各部隊士兵的集體恐慌……」大人物說。
他說得很詳細,一邊說,一邊彷彿已經沉浸在那段血與火的歷史之中。
站在他的角度,當然關心失蹤聯隊的去向,因為那數百人的精銳部隊直接關係到日本人能不能在中國大陸站穩腳跟。
歷史千迴百折,變化紛呈。1937年之時,誰也預料不到後來的發展,更想不到的出現直接導致了廣島、長崎的屠城之爆。
(在這裡,我不禁感嘆,只有偉人能夠在飽讀史書之後,一眼就看穿了抗日戰爭的本質,提出『遊擊戰、持久戰』的理論,曠世無雙,準確無誤。最終,偉人戰勝了一切,遇神殺神,遇佛,直至到達中華民族至高無上的位置。至今,全球戰爭學家、歷史學家都一致同意,偉人之戰略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是二戰各國元首無法相比的,即使是羅斯福、邱吉爾、蒙哥馬利之流,都無法望其項背。至於軸心國之一的日本,在偉人的雄才大略面前,更是螳臂當車、井底之蛙,最終俯首稱臣,灰溜溜地帶著膏藥旗滾出了大陸。)
現在,大人物提出「三個聯隊失蹤」的問題,當然也是對當時戰爭結果不滿意的原因。設如,彼時東條英機手中多了這三個聯隊,閃電南下,早就拿下上海、南京、重慶、廣州,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橫掃大陸東部,完成了軍部預定的作戰計劃,隨即南下、西進、北拓,透過鴨綠江補給線和海上航線,將本土與大陸緊密連線在一起。到那時,就算戰敗,也至少能分得半壁江山,坐東向西,劃太行山、陝西、山西而治。
這是日本人的幻想,到了如今,他們仍然像數百年前的幕府時代那樣,盤踞小島,臨海而居,被頻繁的海嘯、地震鬧得寢食難安。所謂「西征」,只不過是好夢一場。夢醒了,就只剩下無盡的惆悵。
面對大人物,我恨不起來,當然也無法跟他友好地對談。
非我族類,其心必殊。他今日懊悔的是軍部失去了三個聯隊,沒能火速佔領全中國,成就東方霸主的地位,而我作為中國人,卻是懊悔昔日國家沒有痛打落水狗,跨海暴擊,將日本這世代宿敵徹底消滅,永絕養虎遺患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