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藥路過慈雲寺的時候,遇到一個鶴髮童顏的孔老先生。老先生勸了凡先生求功名走仕途,並給了凡先生算命,說他能夠考上秀才的最高階別,官可以做到四川的一個縣令,沒有後代,只能活到53歲。
了凡按照孔先生的建議開始棄醫求學,果然考取秀才,後來的經歷都被孔先生一一言中。了凡先生開始相信命運了。既然命運都是天定不能改變了,還有什麼可奮鬥的?從此開始消沉了。
公元1569年,了凡先生到棲霞山拜訪雲谷禪師,對坐一室,三晝夜不瞑目,沒有任何雜念。
雲谷禪師非常驚奇,問他:“靜坐三日,為什麼沒有任何雜念?”
了凡就一五一十的把孔老先生給他算命的事告訴了雲谷禪師。
雲谷禪師說:“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孔先生算你不能登科第,沒有後代,這是人的命運,就叫做‘天作孽’,這是可以透過努力改變的;你要修煉道德,多行善事,多積陰德,這些都是你自己所積的善德,哪有得不到回報的?”
了凡深受啟發,決定行善事三千件,記錄善事與不善事,每做一件不善事,就要抵消一件善事。
公元1570年科舉考試,孔先生算應該考第三名,結果考了第一名,命運已經開始改變了。公元1581年喜得貴子。公元1586年考中進士,被朝廷任命為河北省寶坻縣做縣長。過了七年升拔為兵部“職方司”的主管人。
老子說:“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袁了凡矢志不渝的行善積德,終於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為教育後代,袁了凡先生將自己所經歷,改造命運的種種考驗,告訴他的兒子;要袁天啟不被命運束縛住,並且應竭力行善,“勿以善小而不為”;也必須努力斷惡,“勿以惡小而為之”;如此,則一定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所謂“斷惡修善”,“災消福來”,這是改造命運的原理。 。 想看書來
曾國藩的修身養性之道
曾國藩的修身養性之道
閱讀《曾國藩的家書》,這些寫給他的父母、夫人、兄弟、兒子等人的家書,涉及了修身、教子、持家、處世、為政、治軍等多方面的內容,而修身養性,也是曾國藩頗加詳論的。
曾國藩的修身養性思想,來源於他所恪守的聖哲前賢的理論和典籍,也是他閱世日久積累的經驗。
如何修身養性?曾國藩提出了四點:一是“慎獨”,認識善惡,進行道德自省,心中安泰,清心寡慾;二是“主靜則身強”,一個人無論內外,皆須莊重寧靜,對修身養性來說,就是這“能固人肌膚之會筋骸之束”;三是,“求仁則人悅”,胸懷萬物,順應天地之理;四是,多習於勤勞,少安逸享樂,因為勤勞使人長壽,安逸使人早亡。
另外,修身養性的另一途徑,是讀書養我浩然之氣。做到心中坦然,精神愉快,這是人們普遍修身養性的經驗,是長壽的最好的秘訣之一。而要做到這精神的愉悅和滿足,當追求“以光輝燦爛的事物充滿人心的學問,如歷史、寓言、自然研究皆是也 ”。曾國藩多次強調這種讀書對養心的作用。
他的兩個兒子紀澤、紀鴻體質薄弱,曾國藩勸他們多讀並多摹顏字之《郭家廟》、柳字之《琅琊碑》和《玄秘塔》,希望以其*的墨氣、堅韌的骨力,充實他們的生命氣質。他還希望他們在吟詩作字、陶冶性情時,學習陶淵明、謝朓的沖淡之味、和諧之音、瀟灑胸襟……這也就是說,以文化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人的精神世界,再經由精神影響人的物質世界,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
曾國藩的中廳堂懸掛有八本堂匾,其跋雲:“養生以少惱怒為本……”這種修身養性思想是他多次在家書中強調的,與兄弟說,與兒女說,可見曾國藩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