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所說:“朝甚除,田甚蕪,倉甚虛。服文采,帶利劍,厭飲食,財貨有餘,是謂盜誇。非道也哉!”像這樣的朝廷能夠支撐多久?
今天站在後世的人們來看歷史上的崇禎皇帝,我們依然清晰的看出,昔日在位短暫17年的皇帝生涯中的他充滿了困惑、恐懼、孤獨、倔強、矛盾、痛苦、無奈、絕望、噓唏與眼淚,卻較少見到貪婪、吝嗇、暴虐、荒淫、無恥、妥協、賣國與投降。可以說崇禎雖然具有秦二世的亡國之命,卻也沒有其懦弱無能的本性和昏庸無道的行為;崇禎雖然具有隋煬帝的亡國之運,但是卻沒有其驕奢淫逸的貪婪、橫徵暴斂的殘酷和窮兵黷武和兇殘;崇禎雖然具備了李後主和宋徽宗的亡國徵兆,卻沒有他們閒情逸致的興致、溫文爾雅的做派、沉迷書畫辭賦的嗜好和醉生夢死的太虛境界。
崇禎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非常罕見的勤政憂民的亡國之君。所以後世的評價依然是讚揚的頗多。幾百年的歷史記錄崇禎帝朱由檢是唯一一個末代皇帝而死後,卻不被人罵的皇帝,這在歷史上是很少見的。崇禎的可憐之處並不在於其是大明朝的喪國之君,而在於與明末的萬曆、天啟的昏庸無能和不理朝政相比,崇禎的確是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一個憂患意識強烈的皇帝,一個連做夢時都想做中興之主的皇帝,一個遠離聲色犬馬的皇帝,一個喧衣宵食、日理萬機的皇帝,一個性格有缺陷但卻始終不向困難低頭的皇帝,一個從來未向外族侵略妥協退讓的皇帝,一個有勇氣連頒四次“罪己詔”進行自我反省的理性皇帝,一個在絕望中孤獨地奮鬥了17年並最終以失敗而告終的皇帝,一個走投無路而上吊自盡、壯烈殉國的剛烈皇帝。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五十四章:知天下
第五十四章:知天下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邦,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我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筆者字面理解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脫,子孫祭祀不輟。
探索自然奧秘的人會堅韌不拔、百折不撓;捍衛、順應自然規律行事的人會持之以恆不會有絲毫越軌、脫離。子孫也會繼承併發揚光大他們尊重、遵循自然規律的行為。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用順應社會潮流的方法來修煉自己,鍛煉出來適應社會的能力才是真實的。
修之於家,其德乃餘;
用勤儉持家之的方法來修煉自己,操持出來的家庭才會豐隆有餘。
修之於鄉,其德乃長;
用與人為善的方法來與鄉鄰相處,和平融洽的局面才會長久。
修之於邦,其德乃豐;
用以民為本的方法來治理國家,國家才能豐衣足食。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全天下的人都宣傳自然法則,順應自然規律的方法才能普及。
故以身觀身,以家觀家,以鄉觀鄉,以邦觀邦,以天下觀天下。我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如何才能瞭解全天下的道德情況呢?觀察個人的道德修養,就知道天下人的道德修養;觀察家庭的家風情況就能夠之道全天下家庭的家教情況;觀察鄉鄰的和睦程度,就知道天下鄉民的道德風尚;觀察一個國家的民風民俗,就知道這個國家的富足情況;觀察天下的道德風尚,就知道天下的道德普及程度。(注意:在老子的時代是春秋戰國時代,國家不代表天下。)
筆者感悟
老子在本章裡闡述了一箇中國人重要的思想道德觀: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出自《禮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