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匆匆流逝,日復一日的忙碌讓人幾乎忘記了時間的腳步。不知不覺間,四月已然來臨,那宜人的氣候依然帶著絲絲涼意,彷彿春天還未完全施展開它的魅力。再過四天,便是清明節了,整個皇宮也開始了佈置。
此刻,盛景帝正坐在御書房內,眉頭微皺,思索著此次負責科考的主監考官究竟該由誰擔任。他輕輕翻閱著手中那份記錄著往屆主監考人員名單的卷宗,目光在一個個名字上游移不定。跟隨著陛下多年的劉公公靜靜地站在一旁,他深知聖上心中所想,略一沉吟後,輕聲開口道:“陛下,您平日裡不常誇讚太子殿下文采出眾嗎?”,說到“太子殿下”這四個字時,劉公公刻意加重了語氣。
盛景帝聞言抬起頭來,與劉公公對視一眼,瞬間便明白了對方話語中的深意。他微微頷首,表示贊同地說道:“嗯,尺衡剛剛被冊立為太子,確實需要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如此方能穩定人心。”
第二天,朝堂之上,群臣肅穆而立,等待著聖意下達。當盛景帝威嚴的聲音響起,正式宣佈此次科舉的主監考官將由太子殿下來擔任時,眾人心中其實早已有數,畢竟,新官上任三把火,大家都好奇這位年輕的太子將會如何施展拳腳,為這場重要的科舉考試帶來怎樣的新氣象。
下朝之後,太子殿下找到了五王爺的府邸而去。太子表明來意,是想知道關於科舉考試的一些規則而來,五王爺欣然應允,並隨太子一同前往東宮。
午後時分,此時,楚錦軒懷揣著整理好的國外考生的文書資料,邁著急促的步伐朝著東宮走去。太子作為此次科舉考試的主監考官兼主要負責人,這些來自域外的考生能否順利進入考場參加考試並獲得相應的許可,最終都要取決於太子殿下的決策。
書房,太子正端坐在書桌前,神情專注地翻閱著手中的每一封文書。一旁的五王爺也沒有閒著,太子分給了他一部分文書,兩人齊心協力,共同處理著這些重要事務。
楚錦軒分別為太子和五王爺斟滿了一杯熱氣騰騰的香茗。太子微微抬手指著桌上攤開的一份文書,道:“五哥,你來瞧瞧這份文書。”,聽到這話,坐在一旁的五王爺緩緩踱步而來,目光順著太子所指之處望去,專注地凝視著那份文書。
此時,楚錦軒趕忙湊上前去,神色凝重地解釋道:“此處下官著實感到頗為怪異,按說此人身負諸多不符科考之要求,可為何其文書竟能規規矩矩地歸入主客司呢?”,太子點了點頭,表示贊同楚錦軒所言,緊接著沉聲道:“聽聞歷屆的科舉考試皆存有眾多不為人知的暗道啊!諸如請他人代為應考者有之;暗中篡改其他考生試卷之舉亦有之;更有甚者,竟敢明目張膽地以錢財賄賂考官吶!”
五王爺聽後,不禁眉頭微皺,若有所思地道:“的確如此,此類行徑於歷屆科舉之中屢見不鮮,且往往難以察覺端倪,只因這些勾當皆是在私底下悄然進行,絕不可令外人知曉。”,稍作停頓,五王爺轉頭看向太子,開口問道:“不知太子殿下對此有何打算?”,只見軒轅尺衡面露一絲無奈之色,輕聲嘆氣道:“五哥呀,四下無人之時,您還是喚我六弟便好。”,然而,五王爺卻連連搖頭,堅決地道:“那怎生使得?”。
太子凝視著五王爺,聲音低沉而有力地說道:“此次科舉,想必會成為各方勢力角逐的舞臺,定然有眾多心懷叵測之徒妄圖藉機將自家子弟安插進考場。要想保證這場考試能夠秉持公正廉潔之道,做到毫無瑕疵,恐怕非得耗費大量心血和精力不可啊!”。
幾天後,東宮傳來一道指令,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眾人矚目。這道指令為此次科舉考試增添了幾項新規定。其一,但凡有前科者,無論罪行大小,一律禁止參加科考,以杜絕那些品行不端之人混入其中。其二,年齡超過五十五歲者也無緣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