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1部分

大義於天下,只能尊先帝以存中國。今幸得黃天庇佑,楚王殿下揮雄獅以復金陵,重振中國,小邦聞之,喜極而泣,還請殿下見諒。”

朝鮮確實過的不容易,見了親人,哭的也是真的傷心,真的激動。

之所以如此,除了明朝的再造之恩以外,主要還是文化上的認同感,朝鮮可不是夷,也不是狄,而是自認為中國的一部分。

雖然他誰也打不過,但文化上卻有極高的優越感,不僅蔑視將他胖揍過的日本,同時也蔑視滿清。

這點從朝鮮使臣出使中國時所寫的記錄也能看出來,朝見明朝,那叫《朝天錄》,朝見滿清,那叫《燕行錄》,一個是懷著崇敬,猶如宗教朝聖,一個只是來燕京旅個行,差了可不是一個檔次。

中國曆經數千年,道統不斷,也是文化沒有斷絕,匈奴、契丹這些強大的存在都沒有了,而中國還在,便是因為文化。

若是時間在持續久一點,中國文化持續向外輻射,那可能朝鮮、安南、甚至日本,都會像歷史上的鮮卑、契丹一樣,最後變成中國。

明亡對於朝鮮而言,亡的不只是一箇中原王朝,更是他們文化的根源,信仰儒家的朝鮮士人,對於明的滅亡,情感上,與江南士子痛哭於明倫堂,並無太多差別。

王彥聽他這麼說,揮揮手道:“林判書真情之語,孤與朝廷都很是動容,走,且進去細談。”

當下一行回到內堂,王彥坐定後,伸手讓他們入座,正好將六把交椅座滿。

“錢大人方才已經將朝鮮的請求都說了,朝鮮先王的諡號,以及對新王的冊封,孤會酌禮部儘快辦理,這些都不是問題。”

“朝鮮謝皇明天恩!”林慶業剛半邊屁股座下,聽了王彥的話語,立時又起來行禮。

王彥忙揮了揮手,想要制止,別那麼麻煩,但朝鮮對明向來是“事大以誠”,那是想攔都攔不住。

王彥等他行完禮,都有些不好開口,抿了抿嘴才說道:“林判書,你別急著謝恩。另一件購糧之事,孤與朝廷卻有顧慮。”

有顧慮,就是不願意了。林慶業聽後,忙又行一禮,朝鮮可算是被代善訛慘了,不僅年沒好好過,而且八道都陸續餓死了人,他這次來主要還是希望父母之邦能幫朝鮮一把。

雖然有這麼一個聽話孝順的兒子,明朝臉上是有些光彩的,但是這兒子這麼沒有用,光會坑爹,明朝也是倒黴催了。

萬曆援朝,不僅花光了國庫,死的還都是明朝鐵騎,也就是這個空擋,讓東虜給崛起了。

好在朝鮮這兒子還算有些良心,崇禎自縊的訊息傳入朝鮮,他們總結明朝滅亡的原因,知道父母之邦的付出,總結出“大明之亡,未嘗不始於東征。”知道是天朝救他們的時候,力氣使大了,傷筋動骨了。

“殿下,朝鮮八道,三韓百姓無處可求,就只能期望父母之邦,能不計前嫌,救救子民了。”

錢秉鐙見他又行禮,忙替王彥解圍道:“林判書,你也要理解大明的苦衷。現在正是朝廷與東虜決戰之際,朝廷若是給朝鮮糧食,而糧食又流入滿清,那怎麼辦呢?”

林慶業聽了這話,明白過來,明朝不是不願意給,而是擔心糧食被滿清拿走,他臉上立時露出羞憤之色,“殿下,朝鮮之心,日月可見,怎麼會拿大明的糧食,暗送胡虜呢?”

“林判書誤會了!”錢秉鐙語重心長道:“朝鮮武備薄弱,殿下要是將糧食送到朝鮮,清兵又來搶,而你們又守不住,如此將白白浪費大明的心血。”

提到武備,王彥忽然想起一事,於是開口問道:“早前孤曾得到訊息,據說朝鮮暗中編練十萬人馬,準備協助朝廷北伐,只是後來朝廷越敗越遠,丟了山東,丟兩淮,最後還丟了南京和江南,這件事情便沒了訊息。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