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5部分

這兩個積弊中,宗藩對於朝廷而言,是可以甩掉的,沒有宗藩對於天下來說,不僅少了一部分特權階層,能減少社會矛盾,是好事,而且還能為朝廷減少負擔,所以即便宗室中有賢明的宗藩,或者大部分人沒有作惡,他們也是要被犧牲,被毫不留情的捨棄,因為宗室在國家機器的運轉中,不承擔責任,完全多餘。

這雖然有過河拆橋的嫌疑,但再這樣下去就要亡國,而宗室享福二百七十餘年,已經足以回報太祖光復中原的功績。

另一個積弊,官紳**勾結,卻不能像對待宗藩那樣,因為國家運轉需要他們,天下需要官紳來治理,需要文官來經略,所以官紳只能改造,只能分辨優劣,選賢任能,清理腐化份子,而這個積弊處理起來,就比宗藩難得太多。

這個問題,不管是中國,還是世界,至今都沒有解決。

改造官紳,這是個長久的事情,但甩掉宗藩這個包袱,卻就在眼前。

這兩個積弊,只要解決掉其中一個,明朝就能輕鬆一半,在活百年。

現在宗室妥協,遷藩入臺開始實施,大明朝的宗藩問題,便基本得到解決,剩下的就是文官集團內部的鬥爭了。

七月中旬,南京城內,宗室掀起的風波被平定,遷臺鐵板釘釘,江北的難民也沒什麼話說,畢竟宗室皇族都要上島,那他們這些普通小民還有什麼理由不信任朝廷。

到七月底,第一批難民開始被運向臺灣和占城,臺灣是來不及播種了,但占城一年三熟,趕種一季應該沒有問題。

轉眼,時間到了八月,明朝恢復正軌,開始秋闈取士。

這一次恩科,不僅是開了文科,同時也要進行武舉,但規矩改變,文科的要考射箭放銃,武舉的要考識文斷字。

當然第一次改變,新加上來的科目僅供考官參考,在成績中並不佔主要因素,可即便如此,依然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比考題引發的議論還要大上許多。

士林中不少人,便出來攻擊,說是有辱斯文,結果被王彥幾句話,“崇文尚武,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有什麼不好?李太白有辱斯文麼?班超、辛棄疾有如斯文麼?”給懟了回去。

從理論上說,崇文尚武自然是沒有毛病,但不少人嘴上不說,心裡卻還是有意見,很不以為然,畢竟文人地位高了那麼多年,整個社會中的精英大都流向文官階層,造成了武官缺乏人才,整個階層地位低下,這種歧視是數百年累積的結果,短時間內,恐怕很難改變。

科舉雖然成為了朝野主要話題,但除了考題變化之外,新設的科目考試,基本沒什麼用處,因為參與考試計程車子絕大多數都不會射箭放銃,而參與武舉得也沒幾個能夠識文斷字,對於成績基本沒啥影響,所以在朝野也就是吵一吵而已。

這種情況,讓王彥有些失落,但是他並不灰心,漢人功利心很強,朝廷這次既然新設了這兩個科目,而考的好又能加分,那等三年之後,識字武人不敢說增加多少,會放箭射銃的文人,肯定會大量增加。

明朝這邊忙於文武科舉,北邊的清廷也沒有閒著。

夏收之後,滿清持續了大半年的糧荒終於緩解下來,多爾袞與代善和解之後,八旗兵的實力得到了一定的恢復。

代善西征蒙古,準格爾汗國沒有準備,被殺個錯手不急,讓代善奪走了大批牛羊和人口。

這一戰使得滿清恢復了一些實力,也使得原本只是保持朝貢關係的漠北三部蒙古中的土謝圖部歸附。

這對滿清來說,是應該慶祝的,但是多爾袞卻高興不起來,因為王彥在他背後又插了一根刺。

北京,攝政王府邸,多爾袞的書房內,多爾袞與代善站在一個沙盤前,觀察這天下局勢。

這個沙盤,是多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