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鳳年收到離陽皇室的密信後,心中那股隱隱的不安愈發濃烈。他深知,離陽皇室向來對北涼心存忌憚,此次密信,必然不會帶來什麼好訊息。他緩緩開啟密信,展開那質地精良的信紙,目光在字裡行間遊走,臉色逐漸變得凝重。
信中,離陽皇帝先是用了一番華麗的辭藻,對北涼在此次與北莽戰爭中的勝利表示了祝賀,言辭之間彷彿真的對北涼的戰功深感欣慰。然而,話鋒一轉,那隱藏在虛偽面具後的真實意圖便暴露無遺。離陽皇帝要求徐鳳年將北涼軍的一部分精銳兵力調往京城,美其名曰是為了加強京城的防禦力量,抵禦可能出現的潛在威脅,可徐鳳年何等聰慧,一眼便看穿這不過是離陽皇帝削弱北涼實力的陰謀。
“這離陽皇帝,真是老謀深算。他這是想趁我們剛經歷戰爭,兵力損耗較大的時候,來削弱我們北涼。” 徐鳳年心中暗自思忖,眉頭緊緊皺起,目光中閃過一絲憂慮。他深知,離陽皇帝此舉,無疑是將他置於了兩難的境地。
如果拒絕離陽皇帝的要求,以離陽皇室一貫的作風,必定會引起他們的強烈不滿。離陽皇室勢力龐大,掌控著天下諸多資源與權力,一旦與他們徹底翻臉,很可能會引發一場新的危機。離陽皇室或許會在各個方面對北涼進行打壓,甚至可能暗中與北莽勾結,讓北涼腹背受敵。但如果答應他的要求,北涼的防禦力量將會大大削弱。剛剛經歷了與北莽的慘烈大戰,北涼軍元氣尚未完全恢復,此時調走精銳兵力,北莽若是趁機捲土重來,北涼將毫無還手之力,面臨的危險將不可估量。
徐鳳年深知此事關係重大,僅憑自己一人難以做出周全的決策。於是,他立刻召集了北涼的核心將領們,在王府那間寬敞卻略顯古樸的議事廳中,共同商討應對之策。
將領們聽聞召集,紛紛放下手中事務,神色匆匆地趕來。他們圍坐在議事廳的長桌旁,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嚴肅與凝重。一位性格直爽的將領率先開口,他的聲音中充滿了憤怒:“世子,這離陽皇帝的要求實在是太過分了!我們北涼軍剛剛經歷了一場大戰,將士們死傷無數,正是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他卻要調走我們的精銳兵力,這不是讓我們自毀長城嗎?”
另一位將領也忍不住附和道:“是啊,世子。我們不能答應他的要求。大不了和離陽皇室翻臉,我們北涼有自己的軍隊,有自己的實力,還怕他們不成?這麼多年來,我們北涼為離陽抵禦北莽,出生入死,他們不感激也就罷了,竟還如此算計我們!”
徐鳳年緩緩搖了搖頭,目光沉穩地看著諸位將領,說道:“不可魯莽。離陽皇室勢力龐大,根深蒂固,掌控著天下大半的資源和兵力。如果真的和他們翻臉,我們北涼將會陷入更加危險的境地。我們不能僅僅憑藉一腔熱血行事,必須要想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既能應對離陽皇室的要求,又能保護好北涼的利益。”
眾人聽了徐鳳年的話,都陷入了沉思。一時間,房間裡安靜得只能聽到彼此的呼吸聲。每個人都在絞盡腦汁,試圖想出一個完美的應對之策。
過了許久,徐鳳年一直緊鎖的眉頭突然鬆開,眼睛一亮,彷彿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絲曙光。他緩緩說道:“我有辦法了。我們可以表面上答應離陽皇帝的要求,調一部分兵力前往京城。但這些兵力,我們要精心挑選,必須是那些對我們忠心耿耿,且有一定智謀的將士。他們到了京城後,一方面可以應付離陽皇室,按照離陽皇帝的要求,參與所謂的京城防禦事務,讓離陽皇室暫時放下對我們的警惕;另一方面,我們可以讓他們在京城中收集情報,隨時掌握離陽皇室的動向。京城乃天下中心,各方勢力錯綜複雜,情報至關重要。我們的人在那裡,就如同在離陽皇室的心臟地帶安插了一雙眼睛,一旦有任何風吹草動,我們都能第一時間知曉。”
將領們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