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奴大軍,在大中軍的兵鋒之下,冰消瓦解,現如今早已不再成軍了,除了大部分被大中軍屠殺在了通州和順義一帶之外,少部分僥倖逃離的建奴兵,已經以散兵遊勇的形勢躥散到了整個京畿一帶。
得知建奴大軍潰敗的訊息之後,京師之中的人們也不知道該是什麼心情了,朝廷官府的人一邊是高興,高興這些建奴總算是倒大黴了,同時卻又感到憂心忡忡,憂的是大中軍居然如此厲害,連被他們視作極為可怕的建奴大軍,都被他們說屠便屠了,那麼下一步大中軍會不會從通州馬上便揮師殺奔京師呢?所以這一點讓京城之中的這些皇親國戚還有朝廷勳貴以及大臣們更是不知所措了起來。
隨即而來的訊息便是鎮守通州城的張爾忠,在大中軍擊敗了建奴軍之後,居然放棄了繼續鎮守通州城,開城舉城投降了大中軍,使得這大明京師最後一個門戶,也就此被大中軍拿下,使得北京城徹徹底底的成為了一座孤城。
但是京師中的老百姓卻自有他們的看法,得知建奴被屠的訊息之後,高興的卻居多一些,在大中軍細作的暗中宣揚之下,這些京師的百姓眼下並不仇視大中軍什麼,反倒是有不少平頭百姓,還巴不得大中軍趕緊來,打下北京城之後,他們便不用再受這糧價奇高吃不上糧食的罪了,而且他們在有些人刻意的宣揚之下,對建奴非常害怕而且痛恨,生怕建奴打下了北京城,那樣的話,他們便要遭受滅頂之災了,現如今得知建奴阿巴泰所部大軍全軍覆沒在大中皇帝的手下,這些百姓豈能不高興,一個個表面上不說什麼,但是躲起來暗中卻奔走相慶,期盼著大中軍趕緊來吧!
可是讓北京城老百姓有點失望的是隨後他們得到訊息,大中軍在殲滅了這路建奴大軍之後,並未按照他們所想的那樣,直撲京師,而是在大中皇帝肖天健的督帥之下,從通州直接向東北轉進,趕往了山海關一帶。
所以京師的戒嚴還是要進行相當長一段時間,北京城的老百姓肯定是還要苦熬一陣子了!不過老百姓也透過這件事,得出了這麼一個結論,此次大中皇帝御駕親征發動的這次北伐,確確實實如同他們所說的那樣,他們主要是來代天下漢人,來替無能的大明朝廷抵禦建奴入關的。
至於大明朝現如今困守京城之中,已經是無所作為了,所以大明朝的存在已經失去了它的意義,到這個時候,還一門心思的想著繼續效忠大明朝廷的軍民,已經是屈指可數了。
但是在這個時候,京師之中一些朝臣再一次對崇禎提起了遷都之事。
眼看著北京城在大中軍數路大軍的蠶食之下,逐步的失去了對北直隸、山東的控制權,徹底淪為了一座孤城,那些城中的京官們也紛紛開始為自己今後的出路打算,有人已經暗中開始想辦法跟大中軍方面聯絡,只待大中軍來了之後,他們便投降大中軍,起碼保住他們的身家性命,但是也有人不願放棄他們好不容易在大明朝獲得的眼下的這種地位,這些人名義上對大明十分忠誠,可是實質上卻還是為了自己,他們深知大明一旦徹底覆滅,他們的榮華富貴也就立即成了過眼雲煙,所以即便是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他們也不甘心就這麼看著大明完蛋。
於是便有一些朝臣再一次提出遷都之事,京師守不住這已經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的事情了,既然北京順天府保不住了,留下來只能是一個沒有下場,於是一部分“忠臣”便在這段時間開始上書,勸說崇禎趁著眼下大中軍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山海關和建奴一戰之上的機會,乾脆就放棄了京師,在京營的保護之下立即奔登州方向突圍。
雖然南直隸現在也已被大中朝所控制,但是眼下南方還有福建、兩廣、雲南、貴州等省尚還在朝廷控制之下,他們大可護著崇禎走登州乘船沿海南下,到福建抑或是廣東去,先求存,然後再謀重振大明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