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24部分

指揮,一方面負責鎮守北京的京畿一帶,防備建奴軍南下入寇,一方面也防備蒙古人的襲擾,同時積攢力量,做好未來克復遼東以及收復蒙古大草原的準備。

至於北方戰區的總都統,肖天健交給了羅立,但是卻將李凌風從第一鎮軍調整到了北方戰區,充當羅立的副手。

北方戰區的兵力構成方面,除了李凌風麾下原第一鎮軍駐防在宣大的兩個師之外,另外還有羅立麾下駐防在寧遠一帶的超編近衛第一師,同時還將肖天健入京之前,下旨組建的近衛第三師以及吳襄麾下的山海關官軍舊部,全部納入到北方戰區統一歸羅立和李凌風排程。

而近衛第三師,在肖天健下旨之後,李信立即便調派得力人手開始著手組建了起來,並且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裡,就完成了徵兵和組建工作,以大中軍五五編制的老習慣,新編近衛第三師下轄五個滿編戰兵營(步兵營),同時按照肖天健的旨意,又為其編入了一個兩千人規模的加強騎兵營,另外加上一個師屬重炮營和一個滿編輜重營以及一個工兵營,使得新編近衛第三師的兵力達到了一萬人左右的規模。

而這些新兵兵員的來源,則以順天府以及永平府等地的當地民眾為主,卻並沒有收編多少投降的三大營的官兵,原因無他,這個時候的明軍官兵可以說已經是爛透了,雖然降兵之中也不乏一些精壯之士,但是這些人也都早已變成了老兵痞子,身上帶了太多的明軍之中的舊習,再想改變他們,就相當不容易了,一旦將這些兵痞子編入軍中之後,非但不利於提高戰鬥力,相反還會起到很大的副作用。

所以在肖天健的旨意下,這些大明降兵,多被就地遣散打亂安置,令其到各地務農為生,每個人在遣散的時候,還發給了二十兩遣散費和一定量的糧食,省的他們沒錢吃飯,遣散之後又落草為寇,為禍一方。

至於新編第三師的都統,在諸將的提議之下,肖天健將原本在劉耀本手下當副都統的李定國提拔了起來,充任了近衛第三師的都統,其餘的軍官也都是從諸軍之中拔擢起來的大中軍的老部下,其中以講武堂學員出身的軍官為主,撐起了近衛第三師的骨架。

雖然從組建開始,新編近衛第三師組建的時間很短,但是有這幫干將充作骨幹,第三師很快便投入到了緊張的操練之中,短短兩個月時間,便基本上結束了大中軍新兵訓練的科目,初步擁有了一定的戰鬥力,估計最多一年時間這支兵馬在這些軍官們的操練下,肯定也能成為一支兇悍的軍隊,戰鬥力會相當可觀的。

至於鎮守山海關的那兩萬多吳襄麾下的明軍舊部,則在肖天健的指令之下,被改編為了大中軍山海關守備師,歸到了北方戰區的序列之中,暫時繼續留鎮山海關,但是要求北方戰區對其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整編和重新訓練,增強山海關守備師的戰鬥力,使之在半年之內,成為一支真正能堪大用的兵馬。

但是肖天健卻將彥書亭派至了山海關,充當了吳襄的副手,另外又從各部之中抽調了二百軍官,以及剛剛在講武堂結業的五百講武堂學員也派至了山海關,充入到了這支兵馬之中,以他們重新構成了這支守備師的基層軍官和高層軍官的骨架。

原來吳襄麾下的兩萬多官軍,也就地整編,裁撤掉了其中一批不符合大中軍要求的官兵,但是對這批官兵,畢竟他們都參與了這一次山海關大戰,所以好歹算是有功人員,所以肖天健特許沒有采取像對待一般降兵那樣的就地裁撤的辦法,而是以大中軍退役的待遇,發放給了他們一筆優厚的遣散費,並且每人補發了半年軍餉,令其返鄉。

雖然這些官兵有點不太滿意,但是也無可奈何,更何況大中朝對他們已經算是非常寬厚了,發放的安家費也相當充足,所以值得脫下了軍服,然後離開了山海關,在裁撤不合格兵將的同時,又就地在山海關內的北方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