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部分

種猜想。

“那麼你們說說,他佈下這些勢力的用意是什麼?”宇文成化問這兩位最信任的幕僚。

張峰先開口:“主上,一是如他所說,不忍生民受難,僅是保民,這點我不太相信。還有一種較大的可能是待價而沽,他如認準哪個勢力,以此為禮,投入其中,必受重用。”

“他會不會注重那些所謂大義?”

“應該不會,從他所行來看,他不是迂腐之人。何況,正如孟子所說:‘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只要取得大勢,他會以保生民為由,便宜行事,對外來說,他的大節不會有虧。”這次是譚牧之進行分析。

此時,有下人入內,送上一本材料,正是邵延昨日狂抄的詩詞,宇文成化翻看了數首,不由嘆道:“真是大才!”將詩詞遞給二人,二人閱罷,也嘆道:“吾不如也!”

宇文成化安慰道:“詩詞不過小道爾,治國才是大能。能否將之收於麾下?”

譚牧之道:“主上,目前很難,天下形勢未明,他應該暫時觀望,當時機成熟時,他才會做出真正的選擇。”

“如果不能拉攏,能否除去?”

“主上,不能,這就是他的真正利害之處,三本經典和一本遊記,使他在天下士子心中已是聖賢一流,誰殺害他必為天下士子所唾棄,有此,他才敢天下布子,而不畏懼。”張舉嶽說明理由。

宇文成化沉思了一會,吩咐下去,發出請帖,請徐霞客明日到府上一聚。

相同的事也發生在皇叔楊玄甫的府上,從這一刻起,邵延是真正進入京師的各大勢力眼中,不過作為許多事件始作俑者邵延,卻和林韻柔在瀏覽京師。

“先生,世俗間的事要比修真界複雜多了,感覺每個人都是費盡心機。”林韻柔想起這兩天來發生的事情。

“是啊,在塵世間,人情世故是個大學問,這兩天,一個度沒把好,才落得今天早早溜出來躲災。不怪有人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邵延感慨道。

“先生,如何做到這一點?”林韻柔好學精神又發揚光大了。

“世事洞明是指對世事的觀察毫無偏差。”邵延回答道。

“先生,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記得《道德經》上如何解釋明和智的?”邵延反問道。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林韻柔背道。

“是啊,知人易,自知難,因為知人不涉及自己,只要考察別人的情況,自己則公正;而自知必須先過自己這一關,很難公正,如要知己,則必須先忘己。”邵延解釋道。

“先生,我明白了。”林韻柔恍然。

“那麼,你來說說如何做到世事洞明?”邵延開始考她。

“《道德經》言:‘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正如所言,要做到世事洞明,必須考慮問題時無吾身,簡單說,要做到無我,讓自己以旁觀者身份來看待問題,只有無我,才能全面公正,有我,則必為我考慮,當然不可能世事洞明。”林韻柔解釋如何做,邵延讚賞地點頭,接道問:“怎麼樣才能人情練達?”

林韻柔思考了一下,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先生在躍虎山說服眾人,在又原山勸說四位將軍,在鐵血丹心盟遊說眾俠,皆以此,雖不同,實以利誘,人情者,不外乎利也,使利益合乎各方,就是人情練達。”

邵延笑道:“雖不中,亦不遠。凡世間事,人皆要利於自己,修行者也是這樣,然而,眾人一起,人皆利於己,必有衝突,人情練達,人皆得其利而控其度而已,不外用名與實調和。”

“先生,這塵世間爭鬥比修士之間複雜多了!”林韻柔發出感慨。

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