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章 理念交流

,但在新派表演中,這個動作要承載更多資訊。”

他的轉身緩慢而剋制,但每個細微的停頓都暗示著某種情緒變化。

“看到了嗎?”他問,“這個動作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心理過程。從猶豫到決絕,從掙扎到釋然。”

黎明月眼前一亮:“就像昨晚我演那場失聲的戲?”

“對,但要更深入。”程硯之說,“不只是表現表層的情緒,還要挖掘角色的內心世界。每個動作都是一個故事,每個眼神都有自己的重量。”

陳映聽得連連點頭。這些理論她在現代都再熟悉不過,但在這個年代能遇到一個如此前衛的導演,著實讓她驚訝。

“不過話說回來,”程硯之突然話鋒一轉,“夫人對這些理論似乎很熟悉?尤其是剛才提到艾森斯坦的蒙太奇。”

“所以我說過,夫人不簡單。”他意味深長地看了陳映一眼,“這些理論,可不是在南洋隨便跟誰學就能學到的。”

“一個好的表演理論,不分年代和地域。”陳映巧妙地轉移話題,“重要的是理解其中的本質。比如您說的那場鏡子戲……”

“夫人有什麼見解?”程硯之配合著她的轉向。

“與其用寫實的鏡子,不如採用光影的變化。”陳映說,“讓主角在不同光線下展現不同的狀態。這樣既省去了佈景的麻煩,又能達到更好的藝術效果。”

,!

程硯之眼睛亮了:“確實,光影的變化比實物更有表現力。”

“而且這對演員的挑戰更大。”陳映看向黎明月,“要在光影的切換中完成情緒的轉變,每個表情都要恰到好處。”

黎明月認真地聽著,時不時點頭。這些新穎的表演理念讓她很受啟發。

“比如這樣。”陳映站起來示範,“當強光從左側打來時,你的表情要表現出面對現實的堅韌。而當光線變暗,轉為逆光時,又要展現內心的脆弱。”

程硯之若有所思:“這確實比我原來的構思要好。不過……”

“不過什麼?”

“不過這種表演手法太超前了。”程硯之說,“我擔心觀眾是否能接受。”

“藝術不應該迎合觀眾,而是引導觀眾。”陳映說,“就像默片時代,觀眾也是慢慢學會欣賞無聲表演的。”

她走到窗前:“比如這部戲的結尾。女主角站在舞臺上最後一次演出,與其用常規的近景特寫,不如……”

“不如用剪影?”程硯之接話,“讓她的身影融入背景的光影中?”

“對。”陳映轉身,“這樣既表現了角色的孤獨,又暗示了那個時代的氛圍。一個小人物在大時代中的掙扎。”

黎明月聽得入神:“就像昨晚那場戲的感覺?用無聲勝有聲?”

“正是如此。”程硯之讚許地看著她,“你很快就理解了要領。這也是為什麼我堅持要你來演這個角色。”

:()穿成影后後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