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6章 茶館密會

拍攝結束後的第二天,陳映收到了程硯之的一張字條:“老城隍廟對面的味道茶館,晚上八點。有重要事情相商。三樓,靠西那桌。”

這個茶館她知道,是老上海最早的一批茶館之一,也是當年文人雅士常去的地方。三十年代時,但凡有什麼新戲上演,演員導演們都愛聚在這裡討論。只是近年來漸漸冷清,很少有人問津。程硯之選在這裡見面,顯然有他的考慮。

天色漸暗,陳映沒有讓林伯送,換了一身樸素的藏青色旗袍,獨自前往。推開斑駁的木門,茶館內昏黃的燈光下只有零星幾個客人。踏上吱呀作響的樓梯,果然看見程硯之已經在三樓靠窗的位置等候。

“來得早?”她在他對面坐下。

“提前半小時來看看環境。”程硯之輕聲說,“這裡的格局很有意思。每個座位都被雲紋屏風隔開,說話不怕被人聽去。而且……”他指了指窗外,“從這個位置正好能看到街道兩頭的動靜。”

陳映明白他的用意。在這個風雲詭譎的年代,任何談話都要防著隔牆有耳。尤其是在昨天片場的風波之後,更要格外小心。

“昨天的事,我查了一些線索。”程硯之給她倒了杯茶,“劇本被動手腳,不只是針對拍攝。而且背後的人,比我們想象的要多。”

“我也這麼覺得。”陳映輕嗅茶香,一邊觀察樓下的動靜,“他們是衝著另一個目的來的。尤其是江維德的表現,太過刻意了。”

“不止江維德。”程硯之壓低聲音,“你知道嗎?前幾天日本電影協會發布了一個新規定,以後所有在上海投資拍攝的電影,劇本都必須先交給他們稽核。不僅是內容,連演員的選用也要經過他們同意。”

“這是要控制創作方向?”陳映皺眉。

“不止。”程硯之意味深長地說,“他們要的是整個上海電影界的話語權。從劇本到資金,從演員到發行,每個環節都要掌控。這樣一來,所有的電影公司都得按他們的意思來。”

“所以他們才對《舊夢如歌》這麼感興趣?”陳映若有所思,“因為這部戲代表著……”

“代表著純正的中國電影風格。”程硯之接過話頭,“尤其是劇本中那些關於民族文化的內容,在他們眼裡都是需要‘改造’的物件。你注意到沒有,最近幾個月,但凡帶有這類題材的電影,要麼被勒令修改,要麼乾脆停拍。”

就在這時,樓下傳來一陣腳步聲。兩人默契地停下談話。只見幾個穿著西裝的人走進茶館,選了樓下一個角落坐下。雖然他們故意壓低聲音,但時不時傳來的日語隻言片語還是洩露了身份。

陳映和程硯之交換了一個眼神。看來,今晚的談話要更加謹慎了。

“掌櫃的。”程硯之輕聲喚道,“換壺新茶吧。”

老掌櫃很快送來一壺新茶:“這是我們店裡最好的龍井,老主顧都愛喝這個。”說著意味深長地看了程硯之一眼。

等掌櫃走後,程硯之用茶蓋輕輕敲著杯沿:“三十年代的時候,這裡可熱鬧了。那會兒我剛從德國回來,經常跟幾個老前輩在這兒聊戲。那時候的電影啊,講究的是實打實的功夫,演員都是從戲班子裡出來的。”

“現在怎麼冷清了?”陳映接過話茬,知道他話裡有話。

“時代變了。”程硯之嘆息,“很多老戲班都開不下去了。有些是資金問題,有些是……”他意味深長地頓了頓,“不願意改變傳統。”

陳映從他的語氣中聽出了更深的含義。這個“改變”,顯然不僅僅指演藝風格的變遷,更暗指整個電影介面臨的抉擇。

“梅伯的事,”她壓低聲音,“你有什麼訊息嗎?”

程硯之搖搖頭:“暫時打聽不到。不過據說,最近很多老藝人都被請去‘協助調查’。尤其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