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難像電影這樣刺激。
與其說,電影投資者是在做生意,不如說他們是在從事一項賭博。大多數電影投資人,除非輸掉最後一點籌碼,即使小成本投資的電影也投不起了,才有可能離場。否則,他們就像是一個個輸紅眼的賭徒,希望下一部電影能把之前虧掉的都賺回來。
當然了,2011年中國票房榜的第二名,是《功夫熊貓2》,這部電影6。2億人民幣票房。以微弱的優勢,勝過《金陵十三金釵》一籌。
但是,《功夫熊貓》這樣靚麗的票房,實在是不容易。甚至比《變形金剛3》的10億多票房還要難得可貴。
因為,這是一部動漫電影!
要知道,中國電影市場的動漫電影很容易撲街。
就連迪士尼的動漫電影《花木蘭》、《冰雪奇緣》之類的,在海外賣的非常火爆,拿到中國市場,也是撲街了一次又一次。
國產的、美國的、日本的……無論是那個國家產的,無論是什麼型別的動漫電影,想要在中國市場賣出好成績。真是非常非常難。
雖然,電影票房榜的前兩名是被好萊塢電影拿下。但是,《金陵十三金釵》的6億多元票房,《龍門飛甲》的5億多元票房,跟海外大片的差距似乎並不是很大。
而且,破億票房電影的資料裡面。國產電影開始能跟好萊塢進口電影在數量和票房規模上旗鼓相當。
這個資料,換做是十年前,簡直是難以想象的。要知道,十年前的中國電影票房市場,長期停留在10億票房規模以下。國內電影票房市場幾乎淪為了好萊塢電影的傾銷地。
以至於,各路大導演們都不談什麼票房成績,而是談拿什麼獎。把電影搞成為國爭光的榮譽,比獎盃數量。
這在現如今看來,是非常可笑的。
電影的大眾的藝術。不是小眾藝術。很多的電影獎,對於扶持小眾文藝片,是有一定意義的,但並不太表電影產業的根基。根基,既是票房市場。
美國的電影之所以是世界主流,向全世界灌輸美國的價值觀。主要並不是靠著什麼藝術方面的成就,更多是商業化方面的成功。首先,商業化成功。意味著票房的資料,意味著觀看人次更多。
只有更多的票房。更多人願意去看,才能對現實社會製造更大的影響力。
好萊塢電影巨頭們,雖然盈利能力降了下來。但是,他們的塊頭,以及一部電影的票房規模,還是中國電影比不上的。
比如。好萊塢巨頭即使投資一部1億美元電影虧本了,但是……它依然比投資1000萬元人民幣,能夠盈利的電影,製造更精良,更有影響力。
所以。中國電影市場即使採取了種種保護措施,但是,好萊塢電影依然是在中國電影市場佔據半壁江山。
這比大多數市場已經好很多的,要知道,很多的國家和地區,好萊塢電影往往可以佔據其市場的七八成。本土電影影響力忽略不計,在才是世界大多數國家電影市場的常態。
別看高舉文藝旗號的歐洲電影在裝逼,吸引全世界的導演拍文藝片,去歐洲拿獎。但歐洲的觀眾,說實在的,更多還是看好萊塢的爆米花電影,而不是欣賞那些大師的文藝片。
小夥伴公司這些年,在電影院線方面投資的本錢,是比電影內容方面投資的本錢更多。要知道,小夥伴雖然出一些幾千萬美元甚至上億美元投資的大片。但都不是自己一家投資,而是拉上國內外很多家影視投資機構一起來分攤風險。平均每一年,小夥伴公司投資在電影製片方面,也就幾個億至十多個億左右。
更多的資源,砸到院線方面,主要是因為,院線比較穩。只要電影市場發展的好,無論是誰家的電影大賣,院線都能分享到其中的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