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和回覆很多員工和股東們的提議。
因為,股東和員工合一。所以,小夥伴每年的大會也是股東和員工代表會議。本來。股東們想要少發工資多壓榨,員工本心應該是想要少幹活多拿錢不用為公司盈虧負責。
利益不一致,場次以外,並不利於一家公司的內部團結。
這才是小夥伴公司採取了股東和員工合一,大家既是員工,也是股東。作為股東。壓榨自己員工部分的價值,作為員工可以在企業困難不滿足分紅條件的時候依然拿自己的員工工資收入。
小夥伴集團早期公司是採取股權激勵,以股份獎勵優秀員工。現如今,已經更換了形式,以自願認購為主。當然了。也開放了員工向公司出售股份的權利,無論是認購還是贖回,都是按照公司上個季度公佈的淨資產為主。
這種機制下,公司旗下專門有一個基金,持有一部分股份和現金,員工無論是提出認購股份,還是出售股份,都是由這個基金接盤。暫時而言,基金自己持有可供出售的股票,也僅佔總股份的千分之二不到,可以滿足普通員工小額認購。如果認購一空,除非有其他股東向基金出售自己持有的股份,否則,基金就沒有股份可供出售。
也就是說,小夥伴公司內部形成了自己的股權交易市場。這個市場,交易的股票只有一種——小夥伴集團股份!
這個內部交易市場,甚至引發了國內的政府、企業的參觀考察。貌似,這種內部股權交易體系,也只有小夥伴公司一家。
咱不上市——但咱內部有完善的股票市場,其機制幾乎不亞於股票交易所,只不過,品種只有一種而已。
並不是所有的股東都參與現場會議,畢竟,小夥伴公司的股東規模都破萬。這麼多的職工股東,上市會形成障礙。很多的公司上市之前,蛋疼的回購職工股,減少原始股股東的數量,以方便去上市。上市很多年之後,又想起股權激勵,讓員工掏錢認同股票,但認購的價格,跟上市前的原始股相比,自然是天差地遠了。
小夥伴公司不在意這些,因為,即使上市也會是旗下的子公司、孫公司上市。作為最核心的集團公司,是沒有上市的計劃。
即使無數的國內外投行,想要說服小夥伴公司上市,但王啟年只會淡然表示:“上市是別人花錢玩我們,我更喜歡玩別人!”
上市之後,多了一些各懷鬼胎,利益跟小夥伴公司長遠利益不一致的股東。得到了融資,但失去了自由。所以,王啟年覺得,自己還是小夥伴公司大股東,那麼,小夥伴公司就不會上市。
當然了,雖不上市,但股東大會還是要照常展開。
“過去的一年裡,小夥伴公司總營收規模突破4000億元大關,對外出口也創紀錄的達到700億規模。稅收淨利潤規模,也創下歷史新高,達到415億元!目前,我們的利潤是萬科公司的兩倍。比招商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要高一些,大致上,跟交通銀行的利潤規模差不多同一個等級。”
王啟年拿著匯總的財務報表,微笑說道:“過去一年的成績靚麗,我們希望新的一年再接再厲。與此同時,我提議,2011年的分紅規模,應該比上一個年度翻一倍,也就是說200億元分紅,大家一起分享公司經營成長紅利。來年,我們拿出更好的狀態,迎接新的挑戰,創造更好的佳績!”
當然了,拿出一半利潤來分紅,獲得了現場股東和透過網際網路參加會議的股東們99%以上的高票一致透過。
小夥伴集團公司總股本一共是1億股。也就意味著,每股的分紅就達到200塊錢,即使扣除20%的紅利稅,稅後分紅依然高達160元。即使是一些剛剛加入公司兩三年的員工,一般都有個幾百股。
許多的老員工幾千股甚至上萬股的